首页 -> 2006年第11期
听听乌龟的意见
作者:樊彩云
一次,在蜿蜒的康涅狄格河畔,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它趴在一段路的护堤上。它显然是从河里爬出,经过很长一段土路才来到了这个地方。当时它还在继续向前爬,我想它随时都有被汽车轧死的危险。
同是地球上的生物,我觉得帮助它责无旁贷。于是我走上前,连拉带拽,总算把这只大乌龟拽回岸边。在拽的过程中,乌龟非常愤怒,不时回过头咬我。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带领我考察的地理学教授走过来,对我说:“你知道,为了在路边的泥里产卵,这只乌龟可能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上公路,结果你要把它推回河里!”
听了教授的话,我懊恼极了。不过,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发现那次经历是我人生中生动的一课。它时刻提醒我不要犯主观臆断的错误。不管你是激进的还是保守的,在做事关“乌龟”的决断时,都不要忘记先听听乌龟自己的意见。
听听乌龟的意见,多深刻、多生动的教育原理的阐释。
《珠江晚报》2005年4月25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湖北省搞作文比赛,题目是“给我一点时间”。组委会收到4200篇参赛作文,其中有3000篇选择了一个共同题材——被妈妈逼着参加各种兴趣班、提高班。节假日上奥赛班、练琴班、学画班……放学后是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有的学生说,妈妈是“会计师”,计算好了孩子的每一分钟;有的说妈妈是“变色龙”,考了满分她睡着都会笑醒,考差了就会大发雷霆;还有的说,妈妈是“母老虎”,每次出去玩总被她堵回来,妈妈是“河东狮吼”,看一会儿电视她就会发作……
母亲在孩子眼里、心里成了“变色龙”“母老虎”,这不能不说是母亲们的悲哀!然而,被“妖魔化”的妈妈们也感到很委屈:“我是为了孩子好啊!”为什么苦心孤诣换来的却是孩子如此的评价?
为什么?道理不是很简单吗?“应听听乌龟的意见”。我们真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了!
(联系地址: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一中 277604)
[责任编辑: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