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从“小”抓起寓教于乐

作者:黄 斐




  当今的小学生聪明活泼、见多识广,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私、任性等缺点。如何运用有效的策略,开展对学生早期道德品质的教育呢?
  
  从“小”抓起
  
  学生道德品质教育,要从“小”抓起。这里所谓的“小”,一是指“小时候”,二是指“小事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人要从小教起,孩子如同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成长。”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习惯、态度、倾向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往往是在小时候就培养起来的。小时候培养的素质,容易形成动力定型,对人的健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小时候”抓起,从“小事情”抓起,使他们能够防微杜渐,茁壮成长。
  对学生的教育要从一件件具体形象的小事人手,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往往有不少成人认为“针”的价值微乎其微,因而常常忽视对小孩类似行为的矫正,听之任之,结果,孩子尝到了“偷针”的“甜头”,胆子越来越大,为今后“偷金”种下了祸根。从另一角度来说,细小的好事,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恰恰是好思想的外在表现,是心灵美的火花。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果我们对孩子做的细小的好事能及时加以鼓励、表扬,孩子就会积小善成大善,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我们平常号召学生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质,就应该要求他们从细微处多下工夫。
  从“小”抓起,要特别重视“慎始”。孩子做的第一件好事,我们要及时肯定。反之,第一件坏事也一定要严加制止,决不可搞“下不为例”。例如,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有些刚上学的孩子会哭哭啼啼,不愿留在学校里。家长一听自己孩子哭就心软,就要带孩子回家去。我就劝这些家长:“得硬一硬心肠,必须让你的孩子早点适应新环境。要是第一天就不能留在学校里,那么第二天、第三天怎么办?”家长们接受了我的劝告,他们的孩子最终也都安心留在学校里了;相反,个别家长心太软,第一天就把孩子带回家去,结果这些孩子以后经常发生“懒学”的现象。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对学生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寓教于乐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识注意占优势,对自我和周围事物的认识能力薄弱。在游戏时,他们喜欢看、摸、听,而讨厌那些枯燥乏味的说教。他们对一切陌生的、新奇的事物都感兴趣,但意志力却很脆弱。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生理和心理特点,多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把道德品质教育寓于做游戏、讲故事及日常生活中,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生学习下国际象棋是我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常规途径,通过讲解含有品德教育因素的象棋术语。如“落子无悔”“时间恐慌”等,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时,还有意识地让学生饰演一些角色,营造思想教育的情境,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兴趣。有一次,我组织了这样一场游戏:先让一个学生假装摔倒了,手上碰出了“血”,我观察其他孩子的反应。只见有个孩子马上跑过去把她扶起来,并拿自己的手帕帮她擦“血”。我抓住这事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我问大家:“刚才那个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都对这个孩子表示赞许。我就及时加以引导,要求大家今后碰到类似的情况,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并给他别上“好孩子”胸章,加以表扬鼓励。这样,就把道德品质教育融进了课堂教学和游戏之中,让孩子感悟到什么叫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怎样做到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模仿能力比较强,在游戏中学到的东西就容易外化为现实的行动。因此,寓教于乐,循循善诱。应是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策略,
  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早期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从“小”抓起,寓教于乐,强化学校、社会、家庭三股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只有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学生道德品质的早期教育,才能使学生健康茁壮地成长。
  
  (联系地址: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管理校 325024)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