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走近家长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作者:车言珍




  家长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指导家长正确参与教育,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是学生得以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多年来,我注重走近家长。指导、沟通、合作,共同营造和谐教育氛围。
  
  一、指导家长正确参与教育
  
  家长普遍有望子成龙之心,却不一定有教子成龙之法。给家长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之一。
  有的家长虽然对孩子负责,却简单粗暴,孩子稍有偏差,就是一顿疾风暴雨式的怒骂或暴打。我班有两位家长,初一时常不请自来,只要一到学校,不问青红皂白就指责孩子,历数孩子的种种不是,让孩子颜面扫地,尴尬至极。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赶快把孩子请出去,单独和家长谈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尊重人格的角度婉转批评家长不理智的语言和行为,并从家庭教育层面探讨孩子之所以产生问题的原因,指出孩子的自尊正是被父母简单的教育方式一点一点销蚀掉的。没有了自尊,心灵便逐渐麻木,日常行为自然无所顾忌、满不在乎。我的深入分析,让家长逐渐认识到自身教育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接受指导,最终改变了教育方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两个孩子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从埋怨辱骂到赞扬激励,表面看只是方法的转变,实质上却是家庭教育观念质的飞跃。前者让孩子在他人不断的否定中形成对自我的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对他人不满和仇视:后者却使孩子在别人欣赏的目光、言语中身心愉悦,在与人为善、与社会和谐交往的过程中。使自身潜能得以展现。能力得到发挥。
  有的家长对学校教育不理解、不配合,老师批评教育孩子,他认为是老师偏心,是自己的孩子吃了亏。针对这样的家长,我遵循有理、有利、有节的处事原则,耐心细致地向家长解释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措施,争取家长的理解与配合。在家长开放日,我还请不同文化层次和职业背景的学生家长到校,开小型的教育交流会,对比不同的教育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强化家长对先进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育方法的认同和接受,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形成了家校协同教育的良性循环。
  家长普遍对自己的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考上一流的高中、大学,给孩子报补习班、请家教,采取死盯战术,结果历尽辛苦却常常事倍功半。家长无奈,学生也苦不堪言,导致有些学生厌学。为此,我指导家长采用以激励为主的教育方法,肯定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理性地和孩子分析学习上的得失强弱,把大的学习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的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和重点,减轻学习负担。教育方法对路了,学习效果也就有了显著提高。
  
  二、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我曾中途接手一个后进班,该班学生没有信心,家长也忧心忡忡。为了取得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支持与配合,第一次家长会上。我向每一位家长详细介绍他们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努力的方向和具体办法。我谈得非常细致,每个孩子适合的具体教育方式都谈到了。家长们没有料到我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对他们的孩子了解和把握得那么全面、透彻,他们感受到了老师一视同仁的公平和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的责任感。家长们对我的工作表示了认可,对我产生了极大的信任,对孩子重新燃起了希望。此后,他们积极与我探讨孩子的各种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共同制定教育指导的策略方法。由于家长的热情参与,这个班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便有了显著的提高。
  每个班都有几个问题学生。如何对待这些学生,是采用高压政策压制,还是给他们以关爱、理解,引导他们走上正路?答案显然是后者。关爱和理解也意味着班主任要付出更多努力、更多辛苦。学期初,一名女生因谈恋爱而逃学,我立刻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向学生广泛了解情况,下班后和她的家长一起寻找。找到她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以后,我经常找她作朋友似的谈话。最后,她不仅承认了错误,还倾诉了苦恼:家长把自身实现不了的目标强加在她身上,全然不顾她是否有兴趣和能力,而她的学习成绩又一直不理想,压力很大。因此当有人不在乎她的成绩并能给她种种慰藉时。她也就不由自主地和他走到了一起。
  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她认识到她这个年龄可能遇到的种种困扰,然后又站在她的立场上讨论应对的最好方法以及应承担的责任,使她既认识到错误又能放下包袱重新融入班集体。最后,我找她的父母交流,分析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一般心理以及这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经过多次沟通,她的父母转变了认识。后来她母亲多次主动与我交流,欣慰地说以前的女儿又回来了。现在这个学生由以前的叛逆、执拗逐渐变得比较平和,并学会了关心他人,体会到了学校生活的快乐和父母对她的关爱。
  
  三、以真诚赢得家长的理解与合作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何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涉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校诸多关系。处理得好,各方满意,学生受到教育;处理不好,加深矛盾,严重的还会干扰正常工作,造成不好的连锁反应。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必须在客观、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遵循一条原则:凡和品德有关的狠抓不放:与品德无关的宽容、理解。道德缺失将会贻害无穷,它不但是个人素质的缺陷,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初二时,我班三个1.75米以上的学生把一个不到1.6米的学生扔进了楼旁高约1.3米的垃圾桶里。事后三位学生的家长在主动向受害学生和家长道歉的同时,强调孩子不懂事,不知深浅,想淡化处理。我很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但为了杜绝这种不良现象,更有效地教育学生,我一方面向家长明确表示这是以强凌弱、以大欺小,是一种不可小觑的歪风邪气,我们必须使孩子懂得为自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我耐心地请家长进行换位思考,理解那位学生所受到的羞辱和伤害,使家长们不再袒护自己的孩子。最后,我提出对此事的处理意见:给三个学生处分,并在年级会上宣布,同时让他们作深刻检讨,在全体同学面前再次向受伤害的学生道歉。家长对我的处理意见完全同意,表示要督促孩子争取早日撤销处分。受害学生的家长也认同了我的处理办法。这件事的处理也给全年级的学生以警示,此后再没出现欺负同学的现象。
  当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关爱、理性指导、实质帮助,并取得显著的效果时,家长就会对学校、老师产生信任,主动合作,共同营造出和谐的教育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人才能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力量。
  
  (联系地址:北京市第165中学 100010)
  [责任编辑: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