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班主任的两个“假如”

作者:龚世顺




  班主任工作时间长了,与学生谈话时,常常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学生。这种态度,不仅使学生对老师的教诲并不领情,甚至还产生逆反心理。我认为,作为班主任,若牢记下面的两个“假如”,教育工作一定会顺利许多。
  
  第一,假如我是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潜意识深处,都渴望被人尊重。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首先必须尊重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孩子交流。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注意提醒自己:若面前的孩子就是我,我会是什么心情?我有什么样的需要?我会有怎样的痛苦?……这样你才能听到学生的呼声,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有什么困惑……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才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与学生谈话的时候,一定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悉心倾听。只有把自己摆在孩子的位置,才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也才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老师,求得老师的宽容、理解和帮助。这样的交流,是朋友式的心与心的交流,是灵魂和灵魂的碰撞。
  在与暂时落后的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如果班主任能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孩子,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往往就能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学生、理解学生,也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我在具体工作中注意到这一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我班有位学生,刚进入初中时不思进取,自暴自弃,怕苦畏难,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整天闷闷不乐,与大家格格不入。但是在和家长及他本人多次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在小学时性格开朗活泼,成绩虽然一般,但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热爱生活,关心集体。为什么升入中学后变化如此之大呢?我分析可能是繁重的学业、沉重的考试使得他无法适应初中的生活,以致压抑封闭自己。于是我开始思考:假如我是他,现在最需要什么?无疑是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同学的认同和友情。我开始有意识地关心他,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个性。老师和同学渐渐看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他们的赞美使他慢慢找回了自信,改变了自己,终于成为让老师、家长真正放心的好学生。
  
  第二。假如是我的孩子。
  
  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让他拥有明媚的阳光,让他远离痛苦,保护他健康成长。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老师最关心他:当他遇到困难时,鼓励他;当他成功时,表扬他;当他遇到危险时,保护他:当他淘气时,耐心引导;当他犯错时,不要过多地责怪他。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拥有更多的好伙伴。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希望他时刻都是最开心最快乐的。假如是我的孩子,我将教给他友爱与合作。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一定会给他更多更多……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真诚最无私的,从不奢求回报。老师若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学生也会把老师当作自己的父母来尊敬。教师用这种理念来教育、关怀学生,学生就会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师爱的温暖,就会信任你,热爱你。而老师的威信、地位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这就是爱的力量,何乐而不为呢?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班主任的这两个“假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才能使我们对孩子少点苛求,多些宽容;少点埋怨,多些理解;少点指责,多些尊重。
  
  (联系地址:湖北省兴山县古夫中学 443709)
  (责任编辑:陈秀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