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从一本破损的教科书看观念变化
作者:夏发祥
下课后,回到办公室,想起学生说的话,不由得心生感慨——今非昔比,现在学生的观念真是大变了。这使我想起另外两本破损教科书的故事。
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我还是一个学生。开学了,老师发新书。同学们都很兴奋,希望早点拿到新书。这时,老师发现其中一本书有些破损,就拿着这本书问:“哪位同学愿意要这本书?”在经过短暂的犹豫之后,我和几个同学把手举了起来。其实,我心里多么想得到一本崭新的课本啊!可是,平时老师教育我们要先人后己,乐于奉献。一本破书是对我们思想品德的一次考验,谁也不想让人说思想落后、自私自利。那本书最终到了班长的手里。
90年代,我初为人师。同样是发新书,也发现了一本书的封面撕破了。“哪位同学愿意要这本书?”我把书举得高高的,希望看到我上学时的情景。可回答我的是一阵沉默。最后班长硬着头皮说:“没人要,就给我吧。”这时,我听见一个学生小声嘀咕道:“你自己不能要吗?”“我当然可以要,但我更希望你们中有人主动要它,因为它丝毫不影响我们阅读,一个品德优秀的学生应该有先人后己精神。”我说。最后那本书还是被我从班长手里换了回来。
同样是一本破书,不同时代的老师和学生用不同的观念对待。学生从欣然接受到拒绝接受,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下降了吗?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回答。对待一本破书,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观念,正是德育时代性的反映。如果说在计划经济时代,鼓励学生接受“破书”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而在今天市场经济背景下,鼓励(说是鼓励其实是强迫)学生接受破书未免强人所难,倒是学生的“退回厂家”的提法和做法更值得肯定。
树立权利和义务观念,培养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是当代社会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民主和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现代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对加快我国的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
由一本破书,我更加坚信,德育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师要不断更新德育理念,与时俱进,让德育充满鲜活的时代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色,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并推动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合格公民。
(联系地址:合肥市第四十七中学 230041)
(责任编辑: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