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中学生隐蔽性自卑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作者:皮建明 王鑫强




  在教育实践中,常会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智力、能力、长相、气质等评价偏低;在同他人比较时,总感觉自己比别人矮半截;自己某方面有不足之处,就全面否定自己,甚至对自己的学习和前途悲观失望;还有些学生把学习成绩不好归结为能力低、笨、命不好,等等。这类学生的表现是典型的自卑。
  自卑是中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消极情感体验。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自卑的多发期。几乎大部分中学生都有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自卑感受。中学生的自卑有显性自卑和隐性自卑两种,前者的自卑情绪表现在外,易于发现,而后者则带有隐蔽性。
  隐蔽性自卑往往发生在成绩、外貌等方面处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者身上。一些青少年表现欲强,总想处处炫耀自己,但因为条件的限制,往往又难达到目的,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自卑”心理。为了给人以强大、聪明的印象,他们会用较明显的防御机制来抑制自卑外显,以至外人看来,他们是相当“自信”的。隐蔽性自卑者一般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方式来防御、抑制和掩饰其自卑心理。
  伪装。具有隐蔽性自卑的学生,自己不愿承认更不愿他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在他人面前,尽力将自己伪装起来,并力图使自己表现得自信。
  回避。具有隐蔽性自卑的学生,往往因为害怕失败而避免采取实际行动。一些成绩处于中上等的学生,碍于面子,有的题明明不会做也不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还装出学得不错的样子。待到考试时,会故意找一些理由来解释自己的不会。事实上,这种回避行为比考试不及格压力大得多。
  转嫁。具有隐蔽性自卑的学生,在比自己强的同学面前,往往会下意识地把对自己的不满情绪转嫁到他人身上,靠贬低别人来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
  自暴自弃。具有隐蔽性自卑的学生,常常会暗地里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结果越比越伤心,甚至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隐蔽性自卑轻者会丧失信心、心生嫉妒、对人冷漠;重者会产生逃避症、强迫症等心理疾患。隐蔽性自卑的高发人群是成绩中等的学生,他们是学生中的多数,教师应给予特别的重视,及时给予科学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学生克服隐蔽性自卑心理。
  首先,班主任要深入学生,及时发现有隐蔽性自卑倾向的学生。班主任应多与学生交流,察言观色,见微知著。一些老师认为,学习中等的学生最不需要老师操心,殊不知这个群体正是容易产生隐蔽性自卑的群体。班主任要关注中等生的心理,善于及时发现他们的隐蔽性自卑心理倾向,及时辅导。
  其次,班主任要想办法帮助有隐蔽性自卑苗头的学生调整心态,让他们正视自己,分析自卑的原因,鼓励、引导他们勇于说出自己的感受,正确看待自己,全面评价自己,不仅要看到自己的短处,还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战胜自卑。
  再次,具有隐蔽性自卑的学生一方面渴望展示自己,另一方面由于害怕失败,总是以各种各样的借口逃避困难和挑战。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可多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最后,班主任还要在精神上多加开导和鼓励,比如,告诉学生困难需要行动来克服,没有行动永远不会取得成功。要告诉学生勤能补拙的道理,让学生知道自己有短处是必须承认的,要学会扬长避短,而有些短处是可以用勤奋来补偿的。让学生了解,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缺点并非不能改变,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去改变。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优点,引导学生弥补自己的缺点。在这一“扬”一“补”中,学生得到自我完善,自卑感也会慢慢消失。
  班主任在引导学生正视自卑心理的时候,要注意方法,切忌急躁,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克服自卑,恢复健全的心智,顺利地完成学业,成才、成人。
  
  (联系地址:湖北省黄州中学 438002)
  (责任编辑:李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