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也谈“盐”与“汤”的启迪

作者:冯中允




  读了《班主任》2006年第10期《“盐”与“汤”的启迪》一文,很有感触,联想起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如果将惩罚教育与爱心教育、赏识教育截然分开。转化工作将很难奏效。一味惩罚,后进生要么“硬碰硬”,要么面服心不服:一味赏识,他们认识不到自身的不足,休提改进。如果把惩罚的“盐”融入爱与赏识的“汤”里。效果将截然不同。
  2003年秋季,我担任03级工艺美术专业班主任。开学没多久,我就发现学生王新学习差,爱打架。由于他有些散打功夫,学生们皆视其为“洪水猛兽”,避而远之。面对这个“老大难”,单纯的说教或惩罚都无济于事,甚至适得其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于是我展开了漫长而艰难的“攻心术”。我发现他擅长踢球,在赛场上果断、勇猛。并且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于是我对其球技和球德大加赞赏,并让他担任班级体育委员。为了增强他的自律能力,我还让他协助班长负责课堂纪律。他阑尾炎突发需住院手术时,我让爱人亲自开车送他去医院。其间我多次带上鸡汤、排骨汤去医院探望。同时动员班里学生去看望他.让他感受到同学的友谊和温暖。一次次的关爱,一次次的信任,他的心慢慢贴近了老师,贴近了班级,终于把我当成良师益友,对我敞开了心扉。我也不失时机地“敲打”他,督促他改掉不良的习惯,勤奋学习。在我的督促下,他对同学动手少了,友爱多了;请教问题勤了,学习成绩好了。同学们对他也不再蔑视、躲避,而是尊重、亲近了。
  就在我为他的转变感到欣慰时,校学生科突然找我。原来,周末放学后,我班的学生张培刚走出校门,就遭一酗酒青年打骂,张培猝不及防,被打倒在地.恰被路过的王新撞到,他二话没说,上去一拳就把那个青年打倒了。结果,那个青年被打成骨折,住进了医院。这让我越发感到学生转化之艰难。对待学生的不良习惯。适度的惩罚犹如猛药.能更好地帮助其彻底改掉不良习惯,学会理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严,无以正风;不严,无以肃纪;不严,无以养德。于是。我找到王新,严肃指出他帮助同学的出发点虽是好的,但行为过激,对他人造成伤害,是违法行为。我严令其写出书面检查,并给予记过处分,同时陪他去医院向伤者赔礼道歉
  此后,王新明显地变了,最后毕业时,还被评为学校优秀毕业生和学生干部。这一切,得益于我把惩罚的“盐”适时适量地放入爱与赏识的“汤”里。
  当学生犯了过错时,老师要及时郑重地表明态度,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找出改正错误的方法。我班有一个上网成瘾的学生,常常逃课去网吧。一天下午他又逃课了,我骑自行车找遍了附近大小网吧。最后终于找到了他,我气坏了,对他一阵“暴风骤雨”式的严厉批评,并打电话通知了他父母。第二天他父母请假从外地赶来。他妈妈有心脏病,又下岗了,如今找了一份看大门的差使,一个月才二百块钱。当她哭着讲述家里供孩子上学有多么不易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讲到伤心处,他父母在办公室里当着众多老师的面失声痛哭。在整个过程中,我悄悄观察着学生,发现他一直面无表情地坐着,任由父母怎么说怎么哭,似乎都与他无关。当时我时学生的冷漠感到不可思议。他父母走后,我和他进行了长谈.当问及他为什么无动于衷时。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喜欢哭。”我告诉他:“男儿有泪不轻弹。你爸爸肯定也不喜欢哭,更何况是当着那么多老师的面,人不伤心不落泪.你一定是让他太伤心了。”接下来我又与他谈父母亲情、谈人生、谈理想……最后他认识到了错误,并表示以后不再上网,努力学习,不让爸妈操心。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他的确表现不错。但我知道,要让他不再反复,还需要不断地打“加强针”,以增强“免疫能力”。于是,我隔三差五地找他谈心,交流如何在想上网时转移注意力。我还动员全班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诗词、警句等,让他在感念母爱中进行自我教育。我们又举办“中学生上网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赛。在辩论中让学生明白上网的利弊,倡导文明健康的上网生活。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学习有了明显进步,逢年过节还不忘给我发个短信表示问候。每每这个时候,我就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满足感。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后进生,学校教育应以关爱、鼓励为主,但爱要讲究方式方法。在浓浓的爱的“汤”里。适当放入批评、惩罚的“盐”。通过批评、惩罚,让后进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明辨是非美丑,学会对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说到底,恰当的批评、惩罚也是爱,甚至是一种更深沉的爱。
  
  (联系地址:河南省南阳市人民路中段二职专 473000)
  (责任编辑:赵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