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缺陷也美丽

作者:赵冬敏




  教育是艺术。赏识、表扬学生需要艺术;当学生犯了错误,有了缺陷时,如何将错误变为教育资源,让缺陷也美丽,则更需要教育的艺术。
  
  一、“糊涂”的爱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位女生考试时少写了一个小数点,被老师扣了分。试卷发下来后,她偷偷地添上这一点,然后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然从墨迹上看出了问题,但并没有挑明,他满足了那个女生补分的愿望。不过,他在那个小数点上重重地画上了一个红圈。女生领会了老师的意图,惭愧不已,以至始终难以忘怀。多年后,那女学生已成人成才,但回忆起当年那一幕,仍然激动异常。她说当时也是抱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找陶老师的,生怕老师看出破绽。然而老师没有当面让她难堪,她的心反而震撼了。她说:“那件事后,我才下决心用功学习,才下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教育需要认真和较真,但有时也需要点“糊涂”。陶行知先生的“糊涂”是一种宽容、理解和尊重,是一种更理智和更深沉的爱。因为他在爱的同时还保护了学生敏感的自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只有关心人的尊严,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从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是的,学生渴望得到尊重,学生需要尊严。当他们犯了错误时,他们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教师的言行稍有不慎,就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如果教师此时再给予不当的批评训斥,那就只能使学生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学生不能无错,学生也无大错,多数情况下,学生都能知错改错。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大可不必小题大做,揪住不放,而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也许“糊涂”一点,宽容一点,更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当然,“糊涂”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它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是给学生留一片自由的天地,留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
  
  二、奖励“错误”
  
  一天,苏霍姆林斯基像往常一样巡视校园。突然,他看到一个五岁左右的女孩从容地走进花房,伸手摘下一朵玫瑰花,拿着往外走。苏霍姆林斯基没有命令女孩站住,更没有疾言厉色训斥,而是慢慢地俯下身来,和颜悦色地问道:“孩子,可不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这朵玫瑰花是送给谁的?”“先生,我奶奶病得很重,躺在床上,我告诉她学校花房里的玫瑰开得很好看,想使她高兴。可是奶奶不信,我只好摘下一朵来,让她亲眼看一看,开开心。”女孩保证说:“奶奶看完了,我一定把它送回花房。”
  苏霍姆林斯基听完后,被小女孩的爱心所感动。他牵着小女孩的手回到花房,又摘下两朵玫瑰,“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的,因为你小小年纪就知道关爱别人。另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一个懂事的孩子”。
  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习惯了说“我不相信你的理由,我只看重你的行动”,“我不需要任何理由,我只要结果”。实际上,很多时候,学生也许是“好心犯了错”,或是“意外出了错”,这时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地迎头痛批,只能坐失教育的良机。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出错的理由,需要善意地寻找学生犯错的原因。这也是理解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有时,知道了学生行为的理由,我们不仅会谅解、宽容学生,甚至还会为学生的理由而感叹、感动。教师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寻找理由,就能找到学生错误中的闪光点,从而把错误变成进步的生长点。
  
  三、迟亦精彩
  
  国外某著名节目主持人,在一档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中没油了,可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那个参与节目的孩子:“你看这把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道:“给我自己用。”台下一片死寂,可能大多数观众会评判:多自私的孩子。主持人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眼泪水说:“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
  这个案例对我们至少有两点启示:一是要善于走进学生心灵。学生是天真、可爱的,有时也难免幼稚。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用成人的心理去揣度学生,也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学生。教师只有蹲下身子看学生,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心理,也才能发现学生心理世界的纯真和美丽。二是要学会等待。老师对学生的言行不要急于下结论,只要有等待,也许等到的就是意外的惊喜,迟到的精彩。
  
  (联系地址: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高级中学215611)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