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教学生学会“思考”

作者:高召坤




  一天深夜,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非常失望,厉声反问道:“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如此勤奋的学生遭到斥责,似乎不合情理,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也不愿抽出一点时间进行思考。我们的一些学生也是这样,每天都在埋头苦读,却很少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养成思考的好习惯,学会“思考”呢?
  首先,要有强烈的“圈点”意识。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拿起笔来圈圈点点,不放过任何一个词句。不放过任何一条信息,这既训练我们捕捉信息的能力,又为独立思考奠定了基础。我们的眼睛有时并不负责任,“视而不见”“熟视无睹”的情况时有发生。拿起笔来。一处处圈过去,眼动了,手动了,甚至嘴也动了,这时脑子也就跟着动起来了。毛泽东的知识之所以十分渊博,就是因为他在小时候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他小时候家里没什么藏书,经常向别人借书看。一次看书时,他在一本新书上圈圈画画,有些地方还写了批注,完全忘了这是借别人的书,直到要还时才发现。其实,读书圈点和批注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
  其次,要有强烈的“质疑”意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考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只有善疑、质疑、探疑,才能有所发现,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地质学家李四光曾对他的学生说:“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没有达尔文对“特创论”的质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没有哥白尼对“地心说”的质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质疑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是什么划破了我的手指头呢?”鲁班就是这样不断地追问,才发明了锯子;“苹果成熟了为什么会向下掉而不是向上飞呢?”牛顿这样问了,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最后,要有强烈的“实践”意识。美国一位小朋友常常找到了橡皮找不到铅笔,或者找到了铅笔找不到橡皮,觉得非常麻烦。“为什么橡皮和铅笔不能连在一起呢?”他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他问得好,而他动手做得更好。带橡皮的铅笔最后由他发明了,而且还申请了专利。其实,疑问和灵感稍纵即逝,如果没有及时把握住,那就永远都只是一种猜测,所以我们要善于把心中的疑问和灵感付诸实践。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一个结论,不如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意识,让学生学会思考,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联系地址:江苏省金湖县黎城中学 211600)
  [实习编辑:王广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