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班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

作者:赵希娟




  班规是对班级成员有普遍指导与约束作用的行为规范,一般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订,并作为班级管理的手段被普遍采用。
  班规发挥着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促进班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积极作用,但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一方面来自于制订和实施环节,另一方面来自于班规自身。
  
  一、班规局限性的主要表现
  
  1.制订和执行不民主
  笔者调查的97份班规中,有一份明确写着“本班规的解释权归班主任”,其他的虽然没有在班规中写明,但在执行过程中也是“解释权归班主任”。班主任是班规的制订者和执行的监督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只能机械地执行班规,如“人走灯灭”这条班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节约的意识和习惯,可是经常看到光线充足的教室内开着灯,学生却熟视无睹。这是因为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执行班规——人未走,因此灯未灭,造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缺乏民主的班规强迫学生执行,很难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执行过程中,学生的被动状况和逆反心理限制了班规作用的发挥。只有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和认可班规,才能充分发挥其指导约束作用。
  2.班规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班规作为对学生行为进行指导、控制和评价的行为规范,同时也在暗示学生其行为可接受的最低标准,即只要“做什么”或只要“不做什么”就可以了。这会使学生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或完全放弃这方面的努力。许多班规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合格学生的标准,而对已达到班规要求的学生缺乏指导作用,容易使其满足现状,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失去继续提高的动力。总之,班规用同一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忽视了学生的差异,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班级成员。
  3.禁止性规定过多
  我看到的97份班规中,平均每份约10条规定,其中只有1~2条规定学生“可以做什么”,其余的均规定学生“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定过多,反映了教师制订班规的前提是假设学生存在违反这些规定的倾向,需要提前防范。教师对学生的警惕防范心理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造成师生间或明或暗的对立,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禁止性班规的重点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这些错误行为只是学生行为的一小部分,如果禁止性规定过多容易造成错误行为很多的假象,不利于形成积极向上、快乐和谐的班级氛围。学生错误行为的种类和形式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班规在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稳定性使其不可能涵盖学生的所有错误行为,因此执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来自学生的阻力,学生可能以班规中没有相关条款而为其错误辩解。禁止性规定还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尝试犯错、故意犯错”以满足其好奇心、好胜心,这就是常见的“不让做偏要做”。
  4.把班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
  班规具有易于量化操作,简单明了的优点。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需要反复的、有针对性的耐心细致工作,在指导约束学生行为方面没有班规见效快。因此,班级管理中出现了过分依赖班规、把班规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忽视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的现象。班级管理的目的是维护班级秩序,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班规的外力约束,更需要通过思想教育、心理疏导,使学生产生内在约束,因为内在约束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要客观认识班规的作用,不能把它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应发挥多种手段的合力作用,使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二、应对策略
  
  针对班规运用过程中的局限性,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师生共同制订、执行班规
  班规是对班级成员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只有由学生参与制订的班规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班主任只有尊重学生在班规制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班规在自身成长中的作用。班主任在制订班规过程中主要起引导、帮助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保证班规更合理、更科学。同时班主任可以提出建议,但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做执行班规的监督者,对违反班规者由学生民主决定处理方式。师生共同制订、执行班规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遵守班规的自觉性。
  2.客观认识班规作用的有限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靠外力约束,还要靠学生信念和价值取向的内在约束。班规作为班级管理的一种手段,其作用有限。班规是一种外在约束力,在培养学生行为习惯方面起的是强制作用。学生是被动执行者,对其而言是“要我做”。外力约束需要监督机制来保证实施,内在信念的约束才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根本。学生是在信念支配下的主动实施者,对学生而言是“我要做”。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是引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因此运用班规要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等方法相结合。
  3.发挥班规的激励作用
  鼓励性规定比禁止性规定更能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禁止性规定即“不能做什么”和鼓励性规定即“可以做什么”,在班规中所占的比例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决定。针对目前班规中禁止性规定过多的状况,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充分认识鼓励性班规的积极意义。鼓励性班规使学生对自己应该做什么有积极的认识,以便他从自己必须做什么出发来判断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他才会为自己制订一个行为标准,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执行班规,不会由于对班规以外的行为缺乏判断力而无所适从,或者因为逆反心理而故意违规。班规还有导引班级舆论的作用,鼓励性班规以其积极向上的内容,潜移默化地促进班级形成正确舆论。
  客观认识班规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并针对其局限性采取适当措施,才能使班规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联系地址:北京大兴教师进修学校 102600)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