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慎用“另类智慧”

作者:赖联群




  读了《班主任》杂志2007年第2期刊登的陈松信老师《一位有争议的优秀班主任》一文,让我感慨良多。堂堂的人民教师,本应安守三尺讲台,传道授业答疑解惑;本应俯首书案钻研教材、修学备课,以尽为师之道。然而李老师采用“另类智慧”——只身犯“险”,以身涉“黑”,与“地痞流氓”打成一片,尽管是为了学生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但这种有失教师之道的做法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毋庸置疑,李老师是位好老师。我一直认为,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的老师一定是优秀的。正因为如此,我才特别能理解李老师的良苦用心。在作者的叙述中,我们能感受到李老师的责任心:向天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面对班里出现的学生上课迟到、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按时交作业等现象忧心忡忡,积极寻找对策;学生受到威胁时“饭吃不香、觉睡不好”;学生小军被欺负后,他气冲冲地把肇事者“阿四”拎到政教处……一位治学严谨、爱憎分明、爱生如子的好兄长、好老师形象跃然纸上。在不良少年对本班学生进行敲诈勒索、老师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李老师开始“结交社会青年”、“出入歌舞厅”,把“黑道人物”请到校园亮相,以震慑校内外不良少年,用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另类智慧”确实保护了学生,小军也因此顺利返校了……
  但是我对李老师保持着审慎的敬意。之所以说“审慎”的敬意,是因为他为了学生的利益铤而走险,不顾自己的安危,有“献身”精神,但这件事其实并没有结束。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此之后,李老师面对校园之外花花世界的诱惑能洁身自好吗?人们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和游手好闲之徒称兄道弟之后的李老师能全身而退吗?这方面的例证实在太多。我有个高中同学,毕业后在县城某校任体育教师,因为和当地“黑道人物”有染,结果在帮派之争中大腿被连捅三刀,落下残疾,抱憾终身。还有,如果李老师不及时退出“江湖”,他还有精力管理班级吗?更重要的是,老师成天和黑社会混在一起,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学生的心灵犹如白纸,玷污不得。李老师的出发点虽是好的,暂时的结果也令人满意,但其运作过程已经把“黑吃黑”“拳头主义”等社会陋习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学生,谁能保证学生不羡慕、不模仿呢?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复杂性与艰巨性要求我们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就算校园从此风平浪静,教师的“不择手段”仍然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社会上一些人触犯法律,其初衷往往是好的,但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比如为父母筹钱治病,有人打工赚钱,有人拦路抢劫;比如为学生前途着想,有人循循善诱,有人大打出手。过程不同导致结果不同。
  最后,在李老师超强责任心的背后,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思考这种“另类智慧”产生的根源。“学校对于乡下学生在校外屡遭欺负的现象也一直十分关注,曾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专项治理,甚至请当地乡镇派出所出手援助,但因为种种原因,始终得不到很好的治理”,本文作者陈松信老师如是说。很明显,执法部门的管理不力是李老师出此下策的根本原因。尽管《义务教育法》第23条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维护学校周边秩序,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安全保障”,可在各种新闻媒体中我们还是屡屡听到、看到校门口的交通秩序、摊点贩子、游荡少年等阴魂不散的话题或者画面,为什么?李老师在无奈之下以自己的“另类智慧”暂时解了学生之围,但留下的后遗症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必指责李老师,一为学生,二讲策略,三不违法,他的所作所为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只是教育自有教育本身的规律,人文性极强的灵魂塑造工作,要求我们采取的任何行为都要慎之又慎,既要合情合理合法,又要合乎教育本身的规律。因此,我要大声疾呼有关部门联合执法确保校园平安,更要提醒广大班主任注意:慎用“另类智慧”!
  
  (联系地址:浙江省苍南灵溪一中 325800)
  [责任编辑:何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