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莫让“期待”成为教育枷锁

作者:韩景贵




  期待往往与赏识并存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当中。爱德蒙·邓蒂斯说的“等待和希望”似乎很好地表达了“期待”的内涵。然而,当我们对学生满怀期待的时候,也会发现一些学生在教师饱含期待的言语或眼神中感到不知所措,甚至畏缩不前。
  
  一、过高期待成为精神债务
  
  曾有个学生对我诉苦说:“老师对我的‘期待’和‘鼓励’让我喘不过气来,他能不能放弃我啊。”
  我赶忙翻阅字典,查看“期待”一词是否有折磨学生的意思。
  期待:热切地或信心十足地等待某事的发生、出现或到来。——不是很好的意思么?教师不是一直在“热切地、信心十足地”等待学生的进步吗?在这样“热切”并且“信心十足”的等待中,期望他的成绩可以提高上来,有错么?可是,教师对这个学生“期待”的结果,却使他渴望“放弃”。这是怎么回事?
  在与学生进一步交流后,我搞清楚了:他将教师的“期待”和“鼓励”当成了“爱的枷锁”,深感自己“如果学不好就太对不起老师了。然而,我一直在努力,就是学不好。我认为自己能毕业就不错了,可老师一直希望我能考上一个不错的高中”。只言片语中,表达了他的无奈。“小鸡是无法在频繁的期待和鼓励中变成凤凰的”,他越来越发现“自己原来只是一只小鸡”!这样的发现让他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我的时候,我简直无地自容,老师的鼓励让我感觉就是挖苦”,希望老师对他“不如直接地进行批评”,那样他“会更好受一些!”原来如此。学生将教师的“鼓励”与“期待”当作了“挖苦”“讽刺”!一种悲哀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我忽然意识到,原来在某些情况下,“批评”和“期待”是一回事——只不过是教师对学生问题的同一种态度而选择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所谓同样的态度就是:不满意学生的现状,试图通过期待或者批评而使这种状况发生改变。由于批评是直接的教育方式,教师担心学生接受不了,因而用期待代替了批评。
  教师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感受,使过高的期待在感动学生之余,施加了情感压力,给他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学生在无法满足教师期待的同时,背负起了情感债务。
  可见教师仅有对学生的期待还不够,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灵体验,否则,得到的回报便有可能令教师感到困惑乃至伤心。
  
  二、不实期待成为心灵伤害
  
  李某是一个借读生,在班级中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因常年随父母奔波,他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这更增添了他的自卑感。在师生眼里,李某是一个孤独的人——“他仿佛空气一般,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有学生这样形容他。班主任没有放弃他,对他非常关心,慢慢地,该生也向班主任敞开了心扉。当班主任热心地问他有什么爱好时,他腼腆地答道:“我喜欢唱歌。”于是班主任在多个场合鼓励李某大胆唱歌。尽管音乐老师向班主任坦诚指出李某没有什么音乐天赋,班主任仍然希望科任老师以及李某的家长对他进行鼓励。在这样多方不断的鼓励下,李某越来越认为自己很有“音乐天赋”,经常是歌不离口了。这种状况弥补了他在学习上的缺憾,他变得开朗活泼了。
  毕业后,李某固执地认为自己可以做一名歌手。不断有朋友善意地提醒李某:唱歌当作爱好还可以,当作事业对你似乎并不合适。“我的班主任说我可以的!”李某坚信老师对他的期待没有错。于是,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四处寻找机会,即使四处碰壁,仍不醒悟。
  多年以后,师生见面时,在李某给恩师弹唱了一曲之后,老师竟然想不起曾经对他的歌唱表示过欣赏和鼓励,竟然幽默地说:“你这样的嗓子还唱歌?别招人笑话啦。”听到恩师说出这样的话,李某万分惊讶——虽然多年来类似的话李某早已听了无数回,可当这话从自己一直信任的班主任口中说出来时,强烈的刺激使他产生了无比的愤怒,在几乎崩溃的神经驱动下——他摔碎了吉他。
  作为老师,欣赏学生难道不应该是真诚的么?李某的班主任对他的“期待”变成了美丽的谎言,不实期待虽然让李某成为了一个敢于在人前表现的学生,但也同时让李某成了一个缺乏自知之明、行为偏执的人,这样的结果似乎在意料之外,然而又何尝不在情理之中呢?
  
  三、错位期待成为长期折磨
  
  老师都期待学生能够达到自己预想的成绩——他们甚至为学生设定了进步之阶,期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取得进步。
  老师在这样的设定下,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辅导——耐心十足,关爱有加,然而也会出现类似下面的意外:
  开学初,新班学生进行大扫除,老师会发现一些学生并不乐意参加劳动,同时也会发现一些非常勤快的学生。如某位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挥汗如雨。老师感动之余,可能会对他另眼相待。但当问到这个学生的学习时,却发现他在学习上的表现远远不如他在劳动上的表现那样令人刮目相看。
  了解这个学生的老班主任可能会“善意”地提醒新班主任“不必管他了,在他身上花费心思纯粹是浪费精力”。而新班主任呢?爱心和热心让他仍然在方方面面眷顾这个学生——不想放弃。
  可是,这类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于是新班主任的耐心开始难以把持了,对学生从最初的关心逐渐到熟视无睹。当然学生是非常感激新班主任对他的眷顾的,他会更加卖力地通过体力劳动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谢。当然他会发现教师在关爱他学习的过程中发生的诸如情绪的、行为的变化,在教师对他一次次明显的失望中,他越发感到惶恐,无奈之下,只有继续更为卖力地在劳动中表现。
  老师越来越冷漠,学生越来越惶恐——我们要的是这样的结果么?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对这类学生学习上表现出来的关爱和期待与学生在劳动方面表现出的回报出现了偏差。教师期待得到的,是学生不能满足的;学生所竭力表现的,却是教师不需要的。
  教师的期待超出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最终,失望的是老师,被伤害的是学生。
  以上这些不切实际的期待,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不尊重,甚至成为一具精神枷锁捆绑着学生,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期待是一把双刃剑,使用时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