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莫让教育民主沦为虚话

作者:陈庆云




  当我读到陶行知先生“四颗糖果”的教育故事时,我被陶先生的爱心和教育方式震动了。陶先生简单的几句话透露出的教育民主思想,何其实在、何其彻底啊!
  “——因为你很准时,我却迟到了。”想想自己,当学生迟到时,我对他们只有训斥、指责、批评,甚至发狠、威胁。可当我没能准时履行与学生的约定时,却常常用一个“忙”字作为借口,从来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少次我为了所谓的教育让学生来见我,学生总是放下手头的事急忙赶来,对此我总以为是天经地义的,从来没想过学生也可能会有急事要办或有不方便的时候。
  “——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停止了。”想想自己,如果遇到学生打人,我让他停下他就得无条件服从,如果不停下就是大逆不道,我会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惩罚,而对他打人的前因后果的调查、处理则退居次要位置。即使他的不当行为有合理的解释,但因为他无视、冒犯老师的尊严,又因为打人是不当行为,那么他就别想逃过一劫了,至于表扬根本无从谈起。想着想着我的脸红了。
  平时,我总是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挂在嘴上,然而这么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民主地对待过学生吗?陶先生的这两句话犹如一记响雷震动了沉积在我心灵深处的种种陈腐观念,使我猛然醒悟,终于找到了一直以来导致我和学生间诸多不和谐的症结。
  教育民主,民主地对待学生,千万不能沦为一句冠冕堂皇、自欺欺人的口号,而应实实在在地贯穿于我们和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之中啊!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树立起这样的观念: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个与教师一样拥有全部“人”的内涵的人,他们仅仅只是年龄比我们小、尚未发展成熟而已!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应怎样去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教育出真正的人,培养出真正的人,这是教育的真谛。
  有的教师说,我怎么就没碰到像王友那样好调教的学生,就算我口袋里装了一大袋糖等机会发给他们,第一颗糖可能就送不出去,因为学生压根就不来赴“约”,陶先生这次教育如此成功,只是他运气好罢了。这话乍听似乎不错,可细究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因为当一个教师真正拥有了民主思想后,不能说他肯定就成了教育高手,但具备了民主思想就能促进教师形成“因人而异”的教育能力,面对学生就能更容易发现或创造出无穷的教育机会。我相信,即使王友不来,陶先生也一定会想出别的好的教育方法来。正因为拥有了真正的民主思想,陶先生才能如此迅速地抓住此次教育的关键,才能驾轻就熟地找到恰当的言辞和教育技巧,顺利完成了此次教育。其实,一个老师如果时刻都这样民主地对待学生,那么他叫学生来时学生怎么会不来?可我们要是采用以下方式,如劈头就问学生为什么打人,责问他知不知道打人是错误行为,当学生告知他是打抱不平,我们便呵斥他打人还敢顶嘴,喝令写检查……长此以往,怎不使得学生视老师的“约”为“鸿门宴”而干脆缺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把这种教育的失败归咎于自己运气不好呢?
  对于殴打责骂学生,我们或许较容易认识到那是不民主的教育行为,其实打骂之外不知还有多少言行也是不民主的,它们与打骂的区别只不过是显性与隐性的不同罢了。当然,特殊情况下的打骂也未必就不具备民主内涵,当马卡连柯的正直善良一再遭到那个其实就是小流氓的学生的践踏侮辱时,他打在学生脸上那一记响亮耳光就是在向迷途的羔羊昭示什么叫“人”,告诉他“人”应怎样活着,应怎样相互对待。他的行为恰恰是在彰显民主,因为相互尊重是民主的重要内涵。
  基于民主,蔡元培任北大校长的第一天到校门下车,脱帽向列队的职员致意;基于民主,老师上课时对学生说“我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而不是“你们听懂了吗”;基于民主,魏书生老师设专职学生监督自己不发火,如有违背则予以处罚;基于民主,李镇西老师深刻反思,当他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能争先恐后把红笔直接送到他手里,而学生向他借水杯时,他却理所当然地坐着,只告知学生杯子在哪里;基于民主,王栋生老师说,在课堂上,需要读某位学生的作文时,应问该生“我可以读你的作文吗”……
  让教育民主观念深深植入我们的灵魂,让它实实在在贯穿于我们与学生相处的每一次言行中。
  
  (联系地址:江苏省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224400)
  [责任编辑:陈秀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