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小学生品德不良现象的预防与纠正

作者:张桂华 张志强




  小学生的不良品德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下,通过小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形成的。小学生心理上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
  1.道德认识缺乏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的认识,是形成道德品质的基础。如果学校的教育措施不当,不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就会造成小学生道德认识上的模糊以及道德判断上的困难和随意性,从而影响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小学生缺乏善恶、良心、荣誉、幸福、正直等道德认识,就容易犯错误。
  2.道德情感缺失
  当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举止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要求时,就会在道德情感上得到满足,否则,就会感到失落,产生道德情感的缺失。有的小学生可能较长时间地受到来自家庭、社会或学校的不良道德观念的影响,出现了道德情感缺失,如缺乏正义感、责任义务感、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等。
  3.道德意志薄弱
  道德意志薄弱,缺乏自觉性、自制力或毅力等,是小学生出现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品德不良的小学生一般道德意志比较薄弱。有些小学生尽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有较为丰富的道德情感,但由于缺乏自制力,不能战胜个人欲望;也有的小学生犯错后,愿意痛改前非,但终因缺乏自觉性和坚持性,而经受不住外界的诱惑,很难改正错误。
  预防和纠正小学生的不良品德,是一项复杂、困难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协调一致,共同配合。针对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形成原因,为使预防和矫正工作收到实效,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班风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班风,是矫正不良品德的前提和基础。在师生关系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学生因为“亲其师”,进而“信其道”。作为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有了这种关系,教师才能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针对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取得不良品德转化工作的最终胜利。
  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优秀班集体是培育优秀学生的摇篮。因此,班级必然要有良好的班风和健康的舆论,才能提倡和支持正义,批评和抵制非正义,使班集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有正确的标准。心理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情况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时,人往往产生一种从众行为。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正确组织起来、自豪的集体能够做到的一切。”因而,一个具有良好班风和正确舆论的班集体,它的教育力量是任何个人所代替不了的,它是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坚实基础。
  2.培养小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
  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矫正不良品德的有效措施。品德不良的小学生,大多有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反正不行,前途无望,因而自暴自弃。但其内心深处,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希望获得表现自己、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有的小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自傲感,目空一切,其实,自傲的人自卑感最强,他们只是想以自傲的外表掩盖自己内心的怯懦而已。自卑感和自傲感都不利于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是造成小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
  自尊心是个体要求得到他人、集体尊重的情感,它的功能在于使小学生珍视自己在集体或社会中的地位,保持自己的声誉,并在心理上获得自我角色的认同和满足感。因而,矫正小学生的不良品德,首先要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自傲感。使学生知道,要学会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其次,要引导品德不良学生融入集体生活,为他们提供创建班集体的条件和机会,鼓励他们为集体争光,维护集体荣誉,逐步形成集体荣誉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
  3.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是非观是关于是非、善恶的认识,是小学生自觉纠正错误行为而坚持正确行为的重要心理依据。是非观念淡薄或欠缺,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小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品德不良学生的典型心理特点。因此,班主任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帮助他们明辨是非、美丑、善恶、荣辱等,是纠正小学生不良品德的有效手段。
  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首先应坚持正面疏导教育的原则,坚持表扬、鼓励为主,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其次,班主任应严格要求学生,使他们明确什么是正确的、高尚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不道德的行为。第三,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及其形成过程,从而树立自己的成才观。
  4.培养小学生完善的道德品质
  班主任引导小学生磨炼道德意志,完善道德品质,是纠正其不良品德的重要环节。道德意志是调节道德行为的内部力量。小学生的道德意志还比较薄弱,因而,经常会出现违纪现象。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有意识地磨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小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变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曲折的,有时还会有反复。因此,班主任切不可因为学生暂时的“倒退”而灰心失望,更不能采取过激的、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言行,而要用极大的耐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爱护、信任和尊重。否则,可能功亏一篑。
  总之,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纠正是一个复杂的、曲折的过程,需要班主任调动一切教育力量,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广泛合作,协调一致,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使每个小学生都能健康、愉快、和谐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联系地址:山东省烟台市教科院 264000)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