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英国教育考察见闻

作者:程新宇




  前不久,笔者随江苏省B-M-2管理者培训班赴英国考察学习,其间耳闻目睹英国的教育现状,感触颇深,现记录一二与诸位同行分享。
  1.兴趣第一
  在英国,无论大学还是小学,几乎所有的老师都竭力强调“兴趣第一”,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为什么如此强调兴趣?曼彻斯特城市大学麦克尔教授回答得简单明了: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按英国的学制,孩子5岁上小学,一年级就有了科学、地理等课程。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其实都是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如地理课讲学校附近的环境及气候,像公园、花草、马路、汽车、刮风、下雨和晴天等,使孩子们既了解生活必备的常识,又提高了对科学的兴趣。另外,三年级的学生很少有课外作业,在学校里上课也多半是游戏性质的。比如历史课中涉及一个著名的家族,在课堂上老师会让小朋友画这个家族著名人物的像或用废报纸做这个家族的族徽。课后,再让孩子回家查阅这个家族的相关资料。只要内容相关,教师就认可。这样的学习方式和作业要求,自然会使孩子们喜欢。国内常有孩子厌学的事,这在英国的中小学里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很多到英国工作或发展的华人子女在当地读书,即使没什么外语基础,一般孩子进入学校没几天,就会喜欢上学了。
  在考察中,我发现五年级的孩子在做486+148=?时竟然有三分之一的人做不上来,感到非常惊讶。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孩子永远成不了伟大的数学家,不如让他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适合他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鼓励创新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英国基础教育中很重要的内容。比如英国小学实验课有小制作、小发明、种花、养宠物、做菜、做饭、谱曲等,内容五花八门。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选择、自由发挥,老师一旦发现孩子对某一方面有特别的兴趣或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才能,便及时和家长沟通,并配备专门老师进行辅导。如果到小学毕业时孩子对某一方面仍保持浓厚的兴趣或表现出特别的才能,在征得孩子和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学校会向专业的中学推荐,中学亦是如此,会向大学推荐。这种注重孩子个性、兴趣的培养方式,有利于及早发现和有效地培养出专业化人才。
  在曼彻斯特政府门前广场,我们亲眼看到几个中学生向人们展示他们的最新发明“雷电发声器”——坐在特制椅子(椅子上方连着许多奇特的装置)上倾听风、雨、雷、电的声音。
  在英国,孩子们新的解题方法、新的构思、新的设想都会受到表扬和鼓励,并得到老师和校方的极大重视。老师会为了实现某个孩子一个与众不同的提议而在班里甚至全校范围内展开专题讨论;学校会为实现某个孩子比较有创意的小制作而不惜财力和人力。如匹莫夫林小学一个四年级学生提出,他的创作中需要一种比较纯净的矿泉水,而在英国大家公认苏格兰的泉水质量最好,于是学校专门派一位老师去苏格兰为孩子取回矿泉水。
  这种培养方式会使孩子们头脑中的任何闪光点都有可能成为将来某项重大发明的基石。
  3.团队精神
  英国人非常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学校往往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团队精神。以每学期一次的校运动会为例,全校学生无一例外地全部参加,包括残疾、弱智学生(在英国,残疾、弱智孩子都可上正规小学,参加班级所有的教学和集体活动,并配有专门老师单独辅导)。全校学生按照运动服的颜色分为红、黄、蓝、绿等不同的代表队。学生可根据自己对颜色的喜爱自由选择,然后老师再做适当调整。每个队的成绩累计计算。因此,在比赛中,孩子们对个人得分和名次看得不是很重,在乎的是自己所在队的积分。为了给自己的团队增加积分他们会奋力拼搏,且队员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加强。
  另外,每个运动员跑到终点时都会得到一张粘贴纸,上面标着名次,从第一到第十(分组比赛时每小组最多十人)。因此,每个项目的任何参与者都会有名次,哪怕是最后一名。所以,随处可见满脸笑容、得意洋洋、胸前贴着“第八名”“第九名”甚至“第十名”的孩子。这种以鼓励为主的活动方式,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能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氛围,有助于培养孩子们平和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教育中,将孩子训练到什么程度就算具备了良好的团队精神?在英国人看来很简单,不是教会孩子所有的游戏,而是让他们在所有的教育活动和游戏中融入团队的思想和行为,让团队精神植根于每个人的内心,支配其行动。
  4.生态教育
  我到过国内许多动物园、植物园及海洋生物馆,发现那些海洋生物、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同一种贝类放在一起,相同的鸟儿住在一起。以前我一直以为这样安置合情合理,便于参观者了解同一类型的生物。但是,在参观了利物浦生物博物馆后,我的想法变了。
  在利物浦生物博物馆的每一个小展区,动物、植物模型都是按照“生物链”来摆放、展示的。比如:大象、猎豹、羚羊、非洲草原构成南非草原的一个生物链;北极熊、海豹、鱼、冰、海水构成北极的一个生物链;蟒蛇、松鼠、猴子、各种鸟类构成森林里的一个生物链……而且光影效果逼真,图解说明详细,为孩子们设置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水族馆里的各个小水缸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着看着,我好像明白了许多:整个世界本来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丰富多彩的生物共存是世界发展的必然条件,我们为什么要将其截然分开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呢?
  5.“注重”考试
  英国也通过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一般是在孩子7岁及11岁时进行两次全国统考,以排名作为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参考依据。但令人诧异的是,英国学校考试的“试卷”不是一张、两张,而是一本薄薄的20页左右的小册子。
  原来,在英国,考试成绩一般只作为评估一个学生素质的参考依据,当考试作为重要指标来评价一个孩子的时候,往往被称为“考不完的试”。以数学考试为例,一本小册子,最好的学生在正常情况下是100分钟做完(试卷的内容以考学生智力为主),考试时间为90分钟,这就意味着最好的学生要认真快速地去做才有可能做完,否则就考不完。老师批改后的成绩最好的一般是八十几分,最差的二三十分,学生的能力与智商一目了然。考过两次以后,老师和家长一起来研究孩子,看看孩子在数学方面是否有很大的潜能。再考试的时候,就将试卷分为A、B卷让学生来选择(A卷比较难,只有数学方面有特殊才能的或者一直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才能做得好;B卷都是一些简单的基础题,是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题,一般很容易做)。
  A卷的最差成绩相当于B卷最好的成绩,同样B卷最好的成绩也只相当于A卷最差的成绩,至于学生是选择A卷还是B卷,则由学生、老师、家长根据前两次考试成绩的评估最终确定。前两次考不好的学生一般不选择A卷,因为这种考不完的试,使得学生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老师与家长只能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教育理念、考试内容、评价方式,乃至国情与文化的不同,造成了我国教育与英国教育有很大差异,难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但是通过交流、参观、考察,我感到英国教育的有些方面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与反思。
  
  (联系地址: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 223800)
  [责任编辑: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