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偷心的《班主任》
作者:付群英
偶然的一次机会,同事做媒,为我介绍了《班主任》这位朴实、厚重的大众情人。我与她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从认识她的那一天起,她就在我的枕边陪伴我入梦,在我案前指导我工作。
我喜欢她,因为她真实、质朴。她的许多文章都是一个个娓娓道来的小故事,故事里展现的一幅幅清晰的画面饱含着老师平凡生活的酸甜苦辣。画面上,酸酸的,是那张稚嫩的脸、那枚青涩的果;甜甜的,是那灿烂的笑容、那抹冬日的暖阳;苦苦的,是那滴涩涩的泪、那朵凋零的花;辣辣的,是那张倔强的嘴、那丛带刺的玫瑰。真的,每篇文章都是班主任真实生活的写照。每每拿到一期《班主任》,我总是像牛吃草一样,先一口气看完,然后慢慢地咀嚼回味。因为真实,所以有很强的指导性。于是,她就成了我工作中的良师益友。她让我知道:那一张张稚嫩的脸、那一枚枚青涩的、慢慢成熟的果,多么惹人怜爱,使我不得不从心底里产生呵护的愿望;那年轻的、灿烂的笑容像冬日的暖阳,多么令人神往,让我忍不住一直爱到梦里头:那一滴滴涩涩的泪像凋零的花,多么令人心碎.让我不得不深深反思自己曾经的失误或过错;那一张张倔强的嘴像带刺的玫瑰,多么令人回味,让我忍不住就想做那只勇敢无畏的荆棘鸟。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班主任》是一本好书,因她,我能与那么多高尚的人对话,我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然而,更幸运的是,我得到了《班主任》编辑的热情鼓励。
那是半年前的事,我在《班主任》的影响下,也尝试着写写教育随笔并开始投稿,但我是个急性子,投了两篇之后,等了十来天没动静,我就有些心灰意冷。于是在投第三篇稿件时附上了一段感叹:我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典范,如果一篇文章投稿后如石沉大海,三个月以后要我再次修改,我的灵感也跟着石头一块埋藏了。因此,对我的投稿,请您给我一个回复。发完邮件后的第二天,我惊喜地接到了《班主任》编辑部打来的电话。二位编辑用纯正的普通话非常亲切地向我问好,诚恳地对我的投稿表示感谢,并希望我对这本杂志提出宝贵意见。最后,他着重解释了他们编辑稿件的流程,说一时半会儿不能给我确切答复,并一再鼓励我坚持写作,希望我不要轻言放弃。挂断电话,我的心一如久久握在手中的电话,暖暖的;我的眼睛一如久久放在唇边的电话,湿湿的。真的,在“人文关怀”满天飞的今天,还有什么关怀比这个电话来得真切?
于是,从那一刻起,《班主任》就成了一个“贼”,我的心被她俘虏;从那一刻起,《班主任》成了我工作的指南针,《班主任》里的那些班主任们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写作的动力。
(联系地址:湖南省浏阳市荷花街道中心学校 410300)
[责任编辑:何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