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让分数变成爱的音符

作者:王献章




  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常常要给学生评定分数。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虽然“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说法已风光不再,但分数仍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有时,一个小小的分数,可以使学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也可以使学生从此心灰意冷。
  教育是一种艺术,一种诗意的艺术,一种爱的艺术,一种创造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那么,教师能否把判分看作是师生的一种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把枯燥的数字变成爱的音符、美的旋律?
  
  哎呀
  
  这是一位小学校长对童年时期一次考试分数的难忘回忆:
  由于中途转学,功课落下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老师没有打分,只写了两个字“哎呀”。片刻,我领会了老师的心意,老师不相信我会是这样,老师在用这样一个善意的玩笑等待着我的努力。我决心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果然,下一次考试我得了满分。
  许多年过去了,我又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见到过成百上千张试卷,但只有那份没有分数、只写着“哎呀”的试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
  分数不是无情物。李希贵先生在其著作《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说:“惟有学生生命成长花开果熟的声音,惟有孩子们内心深处的诗情画意,才是学校成功的真凭实据。”怎样才能让学生内心充满诗情画意?一位教育家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因此,教师先要让自己的教育活动多些诗情画意。
  我们见多了试卷上冷冰冰的分数,这位教师却让无情的分数变成了充满灵性和诗意的两个字“哎呀”。仅仅两个字,道是无情却有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让我们看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千般期望和款款爱心,千言万语蕴含其中,“我不相信会如此,我相信你会努力,我等待你下次考个好分数……”简单的两个字却激发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热情,也为成就学生美好人生打下了基础。
  看来,如果我们能把作业、作文、试卷等看作师生情感交流的媒介,把批阅视为师生心灵沟通的历程,那么我们的笔就会产生灵性,批阅也会产生灵感,分数也能充满灵气。
  
  利息
  
  某校初二年级的一名学生小李在期中考试时,历史成绩只得了59分。小李很着急,怕回家受批评,怎么办呢?他急中生智,想了一个办法。他找到历史老师:“老师请给我的问答题加点分吧!就1分,行吗?”“我可以把你的成绩加到60分”,老师说。小李一听高兴极了。但老师接着说:“不过,你可要想好了,加的分是老师借给你的。分数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10,期终考试,我会从你的分数中扣掉10分,你愿意吗?”
  他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答应了。结果,期终考试他的历史成绩90分,老师扣下10分,还有80分。
  我们不喜欢高利贷者,但这位教师却成为让人佩服的“高利贷者”。他通过预定利息,唤起了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的动力,他收到的利息也与众不同,那是学生的进步和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育是一件快乐的事,我们为什么不能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欢乐呢?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教育中也并不缺少欢乐,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实际上,只要我们心中有爱,眼中有学生,也许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小小的鼓励、一声轻轻的问候、一次小小的肯定,都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能产生让一个成功推动更多成功的“蝴蝶效应”。教师何乐而不为!
  
  减法
  
  一位教师布置学生写作文,其中一名学生只写了200多个字,而且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但是文章的构思较为新颖。按惯例,这样的作文直接打个60分也就差不多了,但这样做,对学生肯定不会有什么触动。于是,老师给他打了95-20-15这样一个分数,并在每一个分数下面作了解释:95分——构思新颖,有创新精神;减20分——字数不够;减15分——书写潦草,还有错别字。
  同是一个60分,经过老师的演绎,效果便不可同日而语。这个带减号的60分,内涵丰富而深刻,它既肯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又具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形象而生动,比单个的60分更具艺术性、激励性和针对性。学生看到的不止是分数,是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和期望。
  教育无小事,育人无小节。许多看似简单、平常的细节、小事,实则包含许多教育智慧,关键还在于我们有无敏锐的观察力,有无善于创新的精神和意识。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每天都会出现新的情况,教师每天也都在演绎着全新的教育故事,从事着独特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教育呼唤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师有了创新,就会从石头中看到风景,从沙子里发现灵魂,也能从学生身上发现更多的优点,也就会从教育细节中得到更多的启发。
  
  协商
  
  报载:在上海市浦东云台中学,考试分数不再一锤定音,而是实行分数协商制。每位学生在考试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向老师提出“申诉”,双方协商确定最后成绩。如有的语文老师根据学生平时的阅读量给予加分,有的英语老师通过加分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有的数学老师则给学生开设了分数银行,分数如同货币一般可存可取……这就是分数协商制。
  确定分数可以让学生参与协商,并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等过程因素,这就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施教者,而是学生平起平坐的引导者、合作者。同时,在新课程的评价体系中,考试≠评价,结论≠分数。新课程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显然,这种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动态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师生双方一起参与、共同成长的一段生命历程。教育中的每一道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是老师的单边行为,都应在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师生双方互动、交流、商讨和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心灵、扎根灵魂、渗入思想、体现在行动中。
  总之,批阅试卷或批改作业看似一个平常而普遍的教育环节,但它背后站着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充满憧憬的生命。因此,教师给的分数不是一种结论、不是一种结果、更不是定论,而应是一种激励、一种期望、一种鞭策……
  就让分数多些诗情,多点爱心,多些创意吧!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