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确立儿童立场,让孩子享受童年

作者:袁文娟




  儿童是教育的对象,教育的影响力最终要通过儿童自己去实现。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生存方式和生命质量,也具有人所应有的一切权利,包括参与的权利、选择的权利、发表意见的权利、否定的权利、自我发展的权利、自由游玩的权利、自己支配时间的权利,等等。
  为了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以儿童为教育的出发点,经常用“儿童的大脑”思考问题,用“儿童的视角”观察世界,用“儿童的情感”体验人生;走进儿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倾听儿童,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决定和选择,为他们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引导并使他们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
  
  一、给学生话语权,让孩子说孩子的话
  
  学生没有话语权,就很难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立的意识,更难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而没有个性的人自然会缺乏闯荡世界的勇气。如果培养的都是这样的学生,显然背离了我们的教育初衷。
  教师的一项职责就是维护学生的话语权。孩子们虽然年龄小,身心尚未成熟,但同样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和声音。然而,这种声音在成人面前却常常因“人微言轻”而得不到关注。为此,我们不仅要“为孩子们说话”“说孩子们的话”,更应该“让孩子们说话”。
  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广泛征集“心中的烦恼”,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烦恼大胆地说出来,主动探究原因并寻求解决办法。对征集到的近500个烦恼进行归类整理后,我们发现,学生的烦恼涉及学习、生活、交往等方方面面。我们从中选择了100个烦恼作为小课题参考题目,以菜单形式公布在校园网上,供各班自选课题,组织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寻找解决烦恼的“秘籍”。
  我们利用每年一次的少先队员代表大会,为学生搭建表达内心想法的平台:一份份提案,不仅体现了孩子们参与学校管理的小公民意识,而且也表明了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希望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提升生活质量的美好愿望。我们还给孩子们提供能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的空间,和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在我校,“真实倾诉”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常态,它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
  
  二、给学生选择权,让孩子搞孩子的活动
  
  活动和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是符合少年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又是儿童认识世界、模拟改造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校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不同、形式各异的活动,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对活动的评价与教师的反思不尽相同,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把近五年开展的活动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来选择喜欢的活动。我们发现,孩子们喜欢的活动有:红领巾人才市场、红领巾跳蚤市场、“我是一个兵”少年军训活动、城乡儿童手拉手夏令营、“重走红军长征路”专题阅读、广场音乐会、“解决烦恼我能行”小课题研究、小制作发布会等。不喜欢的活动有:全校统一且不分年级的大型报告会(法制教育、科普讲座)、学科性太强的活动(征文、科普小论文比赛)、走过场的活动(签名承诺)、必须参加的却因能力所限不能有上佳表现的活动(“体育节”长跑比赛)、没有新意的常规活动(春游)等。
  在了解孩子们的意愿后,我们让他们自己提出活动创意,然后和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讨论:怎样围绕主题设计活动,以怎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的过程应该注意什么,什么时间开展活动比较适宜……当活动方案基本形成后,再让每个班级的学生代表对方案进行论证。学校的活动因此越来越贴近学生,学生找到了做主人的感觉。
  
  三、给学生创造权。让孩子设计自己的乐园
  
  校园是孩子们活动的乐园,我们要把乐园的设计权交给他们,使校园成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反映学生成长、精神面貌的空间,改变过去环境布置主要用来张贴名人名言、宣传图片,宣传橱窗大都陈列学校取得的各种奖项,很少更换的状态。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中,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一起参与,展现丰富的校园生活,展现学生成长的全景,展现不同班级的特点。让学生生活在自己创设、反映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培养其对学校的亲近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学校更换楼道图片的时候,我们以“成长体验”为主题,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作品征集活动。学生送来了自己在各种活动中留下的书法、美术作品和难忘的照片,并说明选送的理由,学校组织师生进行评选。入选作品采用同样的版式,由图标、主题词和引言构成。和以往相比,虽然都是图片,但表现的内容更丰富了,而且作品征集的过程也成了孩子们展示、交流的过程,成了教师教育、引领的过程。与此同时,学校还专门在走廊安装了软木板,以便学生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作品,加快更换频率,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的机会。这一举动使校园环境呈现出开放、动态变化的活力。
  
  四、给学生评价权,让孩子交流自己的成长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律能力以及对自我发展的认识与追求,与他参与的实践、实践后的反思以及他人从不同角度所作的评价密切相关,而且逐步由他评向自评发展。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评价,而教师的评价能左右学生群体的舆论。学生年龄越小,受到教师评价左右的可能性越大。这不仅造成了评价标准和方式的单一,而且削弱了学生自主评价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评价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
  给学生评价权,侧重于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过程,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会判断自己的进步,建立自信,体验成长的快乐。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个体自我肯定的过程,也是学生群体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
  给学生评价权,要关注动态过程中的即时评价与调整。我们根据需要,建立日评、周评、月评、期中评、学期评五级评价体系,及时指导学生发现自身和伙伴的闪光点,不以成绩或结果作为唯一标准,注重发展性评价。这样的评价包括“纵向”和“横向”两次评价。“纵向评价”——与“昨天的我”比较,参加活动是否更大胆、更有主见、更善于表现自己了,在某一方面是否有进步或有所突破了,等等;“横向评价”——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兴趣爱好有选择、有准备地参与班级或学校组织的一系列评比竞赛活动。横向评价可引导孩子打“有准备的仗”,尽力使自己在活动中脱颖而出,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成功的快乐,不再因为没评上“三好学生”而不开心。
  爱孩子,不妨先听听孩子怎么想;爱孩子,不妨先看看孩子怎么做;爱孩子,就要用我们老师的热忱和努力满足孩子们的小小愿望。善于倾听的老师,身边一定会有一大群爱说会说的孩子,拥有儿童立场的学校教育,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充分享受童年的多彩与快乐。让我们一起为之不懈努力!
  
  (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213026)
  责任编辑: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