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让调皮的手不再频频举起

作者:陆少明




  课堂上学生向老师问问题是一件好事,这表示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学习。但如果学生随意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提出一些远离教学主题,甚至离奇古怪的问题时,老师该怎么办?下面这个案例也许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新学期,令高一化学老师兼班主任陈悦慈感到头疼的是班上有一个姓朱的男生特别调皮。每堂课上,他总是要打断学科老师的教学,时不时地提出一些与教学主题无关的古怪问题,还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影响了老师的正常教学。
  有一次,陈老师在教学中提到“双氧水”时,突然被小朱的声音打断了。
  “老师,课堂上你怎么说‘羊水’的问题呢?”
  同学们都疑惑地望着小朱。
  “为什么不可以呢?”陈老师不解地问道。
  “老师,你连女人生孩子时肚子中出现的羊水都不知道吗?”小朱解释说。
  全班学生顿时笑出了声。
  此时,陈老师心里折腾开了:小朱虽然不是故意的,但影响了教学秩序,是否马上批评他呢?
  让学生们感到意外的是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平静地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双氧水”,并请其他同学解释了它的用途。之后,课堂秩序恢复正常。
  遗憾的是,小朱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羞愧,老毛病还是不改。其他学科老师也经常到班主任那儿告状。
  经过反复思考,陈老师在一次班会课上专门设了一个主题为“我最爱的是什么”,很多同学说喜欢音乐、舞蹈、画画等。轮到小朱时,他说:“我最爱唱歌。”
  “你能上台为同学们唱首歌吗?”老师和蔼地说。
  瞬间,一首动听的歌曲在教室里飘荡。
  “小朱,你能告诉我这首歌的歌名吗?”陈老师突然打断小朱的演唱。他只好停下来把歌名告诉老师。
  小朱在回答老师后继续演唱。
  “小朱,这是谁唱的,从哪个网站下载的?”不一会儿,陈老师第二次打断了他。
  小朱很不情愿地停下来回答了老师的第二次提问。
  在小朱继续演唱的时候,陈老师又第三次打断他:“歌词很美,你能把词的作者告诉我吗?”
  演唱兴头正浓的小朱被老师的多次打断气得蹲了下来。
  “我不是故意的,请你原谅。”陈老师真诚地向小朱同学表示歉意。
  这时,班会继续进行着,小朱和全班同学似乎都感悟到什么……
  会后,小朱低着头,向老师道出了心声:“老师,课堂上打断老师讲课是我的错,但我不是故意的,因为我控制不住自己,况且我的各科知识确实学得不好,不懂的地方我很想知道。”
  陈老师轻轻地拍拍小朱的肩膀,微笑着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请放心,老师会帮助你的,请相信老师。另外,有些该问的问题还是欢迎你在课堂上提。”
  这以后,小朱不再随便打断老师的教学了。当然,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还会在课堂上问,老师也高兴地去解答,并与其对话。
  这个案例中陈老师的处理方法还是比较成功的,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分析与思考:
  首先,要冷静面对课堂中的节外生枝,用理智与宽容对待学生,保持教学秩序。
  在多数情况下,一些教师习惯于用预设的教案施教,一旦遇到学生提出教案以外的问题时,不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就是不加思考,感情用事,或不理不睬,或严厉批评。这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扩大事态,进一步影响课堂教学秩序。所以,冷静应对突发事件,理智和宽容地对待学生,是处理此类问题的上策。
  案例中调皮的小朱提了一个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关的问题,陈老师抑制住自己的冲动,以宽容的心淡化了小朱的“无知”提问,并请其他同学解答了他的提问。课堂因此恢复了平静。
  其次,巧设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自身的问题。
  面对课堂上“非正常提问”的学生,经说教无效时,班主任应及时调整育人方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案例中的陈老师之所以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主要在于遵循教育规律,发现小朱还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负面影响,便利用班会课的契机,巧设班会主题,使他亲身体验到自己专心才艺表演时被人打断所带来的不快,最终感悟到在课堂上时常提一些不该提的问题,同样会影响教师教学和同学们听课的效果,引起师生的不满。
  所以,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老师的正面引导不能起作用,我们可以像案例中的陈老师那样采取卢梭的“自然后果法”,争取教育成功。
  
  (联系地址: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 200040)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