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借用柔和的力量

作者:马际娥




  《班主任》2007年第7期《教育时机的把握》一文中写了一个教育案例,笔者反复阅读后,觉得案例中这位老师的处理颇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此谨述笔者意见:
  首先,这位老师对学生缺少了一份理解与信任。从该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学生初次插话时,老师就在心里为学生的行为定了性:这是一种违反公共道德的“缺德”行为。所以,他对学生w干扰课堂的行为一直密切关注着,并且作出了相应的反应,从“与生w对视数秒钟”发展到“极度愤怒,用严厉的目光注视着生W”。然而,他的这种密切关注,他的逐渐变得愤怒的眼光并没有取得效果,相反,随着老师的态度愈加“恶劣”,学生w故意干扰课堂秩序的行为也从“肆无忌惮”到“更加肆无忌惮”。谁能说不是老师那由恼怒到愤怒的眼光激起了学生w的逆反情绪,从而进一步与老师唱对台戏呢?
  其次,这位老师对学生缺少了一份宽容与呵护。诚如作者所分析的那样,这位老师对事件的处理完全可以在学生w第一次插话时开始实施,虽然老师的教育受到如下局限:在教育内容上只能针对“上课时不应随便插话”这一点;在教育对象上只是针对生w一个人;在教育方法上只能采用简单的制止和浅显的说教。可难道让学生的错误在萌芽状态和初始状态就被纠正过来,不正是老师的职责所在吗?而从该案例的叙述中,我们却看到这位老师之所以“忍住”“再次忍住”“强忍住”,并不是出于对学生的宽容和理解,而是为了诱导学生的错误逐步升级,是在极有耐心地等待所谓“最佳”教育时机的出现。笔者认为,正是他的不作为导致这位学生越来越“放肆”,正是他的“淡化生w‘随便插话’”才使其插话逐步转化成为一种“缺德”行为。而当学生w的插话行为已经如老师所期望地变成了一种“缺德——缺乏公共道德”的行为,当学生A实在忍不住提出抗议时,这位老师终于等来了自己所谓的“最佳”时机。此时此刻,这位身负教书育人之责的老师并没有反思自己的不作为,反而谴责全班同学“对这一错误行为的谴责姗姗来迟”,即使在批评学生w的缺德行为时,也巧妙地将球踢给了全班学生:“是全班同学说你缺德!”甚至,他还巧妙地借“强化对班级正气的呼唤”这一主题,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一个学生偶尔犯错误并不可怕,但如果班级这么多同学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及时地指出他的错误,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我几乎要怀疑这个班级是否还有正气,我甚至要对这个班级失去信心了”。如此诱导,如此捕捉最佳时机,如此深化教育主题、内容,如此改变教育对象、扩大教育范围、深化教育内涵、强化教育成效的教育艺术,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再次,文中老师的教育效果很值得怀疑,即所谓:“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w的压力……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为接下来的讲座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接下来的讲座效果极佳”,这些是否只是作者的想象?试问置于教师与全体同学重责之下、被贴上“缺德”标签的w同学和因为没有对w同学提出谴责而受到老师质疑与责备的全班同学,如何能够心情轻松地去听老师的讲座呢?再者,如果不是A同学的一句抗议,不知那位老师又该如何“在‘事不过三’这条不成文的规则前,很自然地对学生w实施相应教育”?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智慧来中止学生的错误,反而要借助学生的力量来给学生施加压力,本身就值得商榷;为了等待所谓最佳时机,不仅让学生w的错误升级,全体学生遭到谴责,而且浪费了全班学生的宝贵时间,实在是得不偿失。
  面对上述案例,我思索着:遇到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办?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柔和的力量》一文中说,用酒精消毒时,“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壁在极短的时间内凝固,形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就再也杀不进去了,细菌在壁垒后面依然活着。最有效的浓度,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些,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它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是呀,为什么不借用柔和的力量?我的眼前呈现出这样一幅情境:
  老师:同学们,今天由我来给大家开一个讲座。
  学生w(肆无忌惮地):讲什么啊?
  老师(先向学生w微笑,转而面向大家):讲座的题目是“初、高中物理学习中思维方法的区别”。
  学生w(有点恶作剧地):都是物理,能有什么区别呢?
  老师(仍然用微笑的目光注视学生w):“看得出你是一位求知欲很强的同学。关于这个问题,我会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谢谢你在课堂上为我活跃气氛,但是如果你太活跃抢了我的风头,我会生气的哟。这个讲座我想分三个方面来谈……”
  听了老师真诚而又幽默的赞扬,学生一定会羞赧地笑起来,不再与老师为难了吧?如果学生仍不觉悟:
  学生w(迫不及待地):要么就别说,要说就多分几个方面。说细一点。
  老师(走到学生w面前,笑着邀请):“看来你对初、高中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方法有独到见解,下面我们就以热烈的掌声欢迎w同学谈谈他的看法。”
  (面对老师的热情相邀,学生w一时感到不知所措,红着脸低下头)
  老师:如果你不愿说,那么,我先来谈第一个方面的问题……
  讲座顺利开始。
  生命生长,固然需要一定的纪律和秩序作为前提和保障,但生命活力的展现则更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所以,如果能用委婉、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欢乐的笑声中接受批评教育,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我们何乐而不为?
  让我们学会借用柔和的力量吧!
  
  (联系地址:山东临沭县教育局德育科 276700)
  责任编辑:陈秀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