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班主任专业化需要制度的保障

作者:杨连山




  2006年6月4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首次明确了“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班集体建设的指导者、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是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专业素养的不断提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意见》明确了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和应履行的职责,不仅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班主任工作是具有高度专业性的工作,不是任何教师都能够胜任的。立志做班主任的教师必须具有专业意识、专业信念和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专业追求。因此,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就成了当前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一、建立准入制度——唤醒班主任的专业意识
  
  各省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十分重视建立班主任准入制度的问题,特别是《意见》颁布后,各地都在紧锣密鼓地解决这个问题。
  
  1、实行持证上岗制
  一些地区正在策划班主任持证上岗制度:规定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首先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认证,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不能担任班主任。在此基础上,还须严格按照《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要求,参加岗位培训,成绩合格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签发“上岗证”,方可担任班主任。
  在这方面,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中率先提出“试行‘班主任资格证书制度’,逐步做到持证上岗”。这对于广大班主任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使他们认识到班主任岗位是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的重要专业性岗位,不是拍拍脑门就能胜任的。这样有助于唤醒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意识,提高班主任自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
  
  2、完善班主任聘任制
  聘任制是实施班主任岗位准入制度的关键步骤。聘任班主任除了要看其是否具有上岗资格,是否符合班主任“任职条件”之外,还要考察其对“班主任职责”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具有履行“班主任职责”的基本素养。各学校应该把聘任班主任的过程作为一个学习《意见》和相关政策的过程,特别要组织教师领会其精神实质,使广大教师真正认识到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明确班主任的任职条件和职责,掌握班主任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让广大教师能够从“重要专业性岗位”的视角,审视班主任角色及其工作,不断增强对班主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价值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
  
  二、健全培训制度——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
  
  班主任专业化,既是每个班主任的个人追求,也是一件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常抓不懈的大事。完善班主任培训制度,积极开展班主任专业培训,为班主任专业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这是必须抓好的重要工作。
  《中国教育报》2006年10月26日发表黄晓玲先生的《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调查》一文,文中指出:“被调查的骨干班主任中有93.8%很少或没有参加过专门的培训,而对一般班主任而言,经常参加培训的比例更小。可见,组织多种形式的针对班主任的专门培训,建立中小学班主任岗位培训制度迫在眉睫。”我们也发现教育部组织编制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指南》中,没有班主任培训的相关内容。而班主任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中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因此从班主任“特殊专业性岗位”出发,建立相应的班主任专业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已时不我待。为此,在教育部颁布《意见》后不久,旨在全面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的《培训计划》又于2006年12月启动,进一步规范了班主任培训制度:“今后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岗前或岗后半年时间内均需要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业培训。”《培训计划》指出,班主任培训要遵循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原则,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班主任工作实际及其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要考虑班主任在职学习的特点,采取短期集中培训与在职校本培训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辅导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要重视经验交流,突出案例教学,创新培训方法、手段和机制。《培训计划》还明确了班主任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相关政策法规,而且对培训的组织和经费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据我们了解,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正在根据《培训计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进一步细化班主任培训制度。天津市教委的做法是:在教委德育处的领导下,委托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协会组织专家培训队伍,统一编写培训教材,对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和政教处干部进行培训,并要求各区(县)教育局和中小学校也要根据班主任的实际需要,把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对班主任进行全员培训,形成市、区(县)、校三级培训网络。这种做法已经坚持了1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班主任整体专业素养稳步提高,涌现出_批又一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德育干部。
  
  三、完善评价制度——激励班主任的自主专业发展
  
  有调查材料显示,一个组织在毫无激励的情况下,组织成员只能发挥10%~40%的能力,而倘若给予充分的激励,其能力的发挥可达到80%~90%。这个数据足以说明,人的巨大潜能,可以通过激励得到开发。而班主任自主专业发展,必须依靠评价激励制度作保障。
  建立评价激励制度要坚持以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为本,突出人文性,其基本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指标:一是班主任是否符合任职条件;二是履行班主任职责的情况;三是是否具备履行班主任职责所必需的专业素养;四是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这些内容在《意见》中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的工作是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可测评的指标并合理分配其权重。为了保证其科学性和可测性,要组织专门力量,在广泛听取班主任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从而使其更能激励班主任的自主专业发展。
  
  2、建立评价运作机制
  科学的评价不仅需要科学的指标,而且需要科学的运作方式。
  第一,要坚持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他评,即领导评、同事评、学生评、家长评,这些都是促进班主任专业化的外部机制,是借用外部力量来促进班主任自主专业发展;而自评则是班主任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达到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的内在机制。自评主要是确认本人阶段进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