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快乐的雪域园丁

作者:卓 玛

的喜怒哀乐。
  他在班主任工作中一直坚持的两个理念是:以身作则和信守承诺。以身作则就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信守承诺就是答应学生的事情绝不食言。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学习他们班主任的言行举止。索朗曲达老师热爱学习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也深深地影响着他所带班级的学生。
  在管理学生方面,他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即专门从班级里的所谓“差等生”开始着手。
  他发现这些所谓的“差等生”和“问题生”本质上都很善良,他们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单纯、可爱,只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父母经常打骂、训斥他们,班里的其他同学也不跟他们一起玩,久而久之,他们也认为自己是“差等生”,干脆抄作业、逃课……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差等生”“问题生”成了他们的代号。
  他爱孩子们,善于发现这些孩子身上的长处和优点。他努力深入到这些孩子中间,使自己成为他们的大朋友。让他兴奋的是,在这些学生身上的确有许多可爱之处:他们有的能歌善舞、有的擅长体育、有的爱劳动……掌握了孩子们的情况后,他开始一个一个地找他们谈话,在谈话过程中,绝口不谈学习成绩,而是和他们随意地谈心,告诉他们老师在他们身上看到的那些可爱之处。孩子们的戒备心理渐渐消除了,他们感到受宠若惊。多少年来他们听到的只有训斥和责骂,索朗曲达如此亲切地对待他们这些“差等生”,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在后来的日子里,只要他们有一丁点儿的进步,索朗曲达就在班里公开表扬他们。纯朴的孩子们为了获得更多的表扬,开始积极地表现自己:认真做作业、认真听课……其他任课老师也向班主任反映这些孩子的转变。
  然而,这些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每到考试,他们的名次还是排在倒数几名。这时候索朗曲达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些孩子保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于是,他利用休息时间再次逐个地找孩子们谈话,告诉他们学习成绩只是衡量学生的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能说明就是差生,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上是否尽了全力。他的安慰和鼓励给这些孩子带来了莫大的鼓舞,他们开始比以往更加认真刻苦地学习。同时索朗曲达也开始尝试让后进生在班里担任一些职务,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以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你追我赶,班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习成绩开始有了显著提高。
  在班主任岗位上,索朗曲达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着,他打心眼儿里喜爱这些学生,学生们也同样爱戴他们的班主任。
  1995年是令他心痛的一年。班里一个来自藏北的女孩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发热、全身长满小红点。西藏的医疗水平较差,无法确诊,只说有可能是一种传染病,需要住院观察。当时由于交通和通讯不便,学校根本没有办法通知家长。索朗曲达老师作为她的班主任,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她的监护人。他每天在学校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顾这个女孩。可是医生最终没能挽救孩子年轻的生命。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要想把尸体运到她的故乡是非常困难的。经过多方讨论,最后决定就在林周县附近的一个天葬台进行天葬。可是由于女孩死于不知名的传染病,谁也不敢冒险去接触尸体。结果作为班主任的索朗曲达毅然承担了接触尸体的全部工作。他强忍着像失去了自己亲生孩子般的悲痛,认真料理了孩子的后事。后来孩子的父母来到学校,知道了所有的事情,老泪纵横地感谢班主任老师为他们孩子所做的一切,索朗曲达只是痛苦地说了一句话:“她也是我的孩子。”
  经过这件事情,他更深刻地感觉到班主任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是老师,是父母,也是知心的朋友。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他也更加用心了。就像藏族谚语说的那样“肉做的心总是软的”,学生们虽然年龄小,但是班主任的付出,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2003年,索朗曲达担任初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4月,正是中考冲刺阶段,他和学生们都在全力以赴地准备着。可就在这时他却患了痛风症,左脚根本没法穿上鞋,走路很困难。在这个关键阶段,他不想因为自己的病而耽误学生,因此每天穿着拖鞋拄着拐杖,坚持上课、开班会……学生们看在眼里十分感动,他们比以前更加懂事和勤奋。学生们的一举一动,也深深地打动了索朗曲达的心。满心的欢喜冲淡了疾病所带来的痛苦。那年中考他所带的班各科成绩在拉萨市都名列前茅,尤其是藏语平均成绩位列拉萨市第一名。
  
  和学生一起快乐
  
  由于索朗曲达教学、管理有方,十几年来他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的藏语老师和班主任。从1994年到1996年、1999年到2001年,他所带的班曾先后6次获得全市中考成绩第一名,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又分别获得全市中考第一名和第二名。
  在林周县中学的20几年里,他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到了更高一级的学府,而他自己也成为西藏教育事业第一线中的佼佼者。他和学生们始终在一起,并在实践中锻炼着自己,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享受着和学生们一起成长的快乐。
  如今索朗曲达已是快到退休年龄的老教师,30多年的执教生涯仍历历在目,从那间破平房到漂亮的两层教学大楼,这些仿佛还在昨天。他激情仍在,总是想着能为西藏的教育事业再做些什么。根据30多年来的藏语教学经验,他撰写了《中小学生作文指南》,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积累30多年来担任班主任的经验,他撰写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也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两本书在社会上都引起了很好的反响,成为西藏各中小学课外辅导书的首选书目。
  他是雪山下成长起来的普通农民的儿子,他是土生土长的普通藏文教师,他为了西藏教育事业、为了藏族孩子的成长默默耕耘了30多年。回首30多年的执教生涯,他欣慰地看到了自己的学生已经茁壮成长,成为建设西藏的中坚力量;他也欣慰地看到,在他们那代人的不断努力下,在全国援助西藏的春风下,西藏的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可是他也深知,和内地相比,西藏的教育事业仍然很落后,不管是教学理念还是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要改进的地方仍然很多。但是他深信也期盼,在一代又一代的雪域园丁们的努力下,西藏教育事业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责任编辑 苏学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