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在捐款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作者:沈 强




  新学期初,在学生注册、缴费的同时,学校的“爱心捐款”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爱心捐款”是件好事,能为贫困家庭带来福音,但目前在捐款中却存在一些误区,如:为了增加捐款的数额,有些学校将学生的捐款数额与班主任工作考核挂钩;有的班主任将学生捐款的多少与德育分挂钩,或者先对有“潜力”的学生“单独启发”,美其名目“树立典型”,然后在全班“积极推广”;很多学生在捐款时采取观望、随大流的态度,有些学生即使想多捐也不敢,怕被别人嘲笑爱出风头。有些学生即使家里很穷也不敢少捐,怕被别人看不起。我认为,“爱心捐款”并非只是让学生拿出一些钱,重要的是通过捐款培养学生的爱心。我做了尝试,效果不错。
  上学期我对刚接手的初一新生说:“爱心捐款的过程是体现大家爱心的过程。我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省下的钱来捐款,具体做法是:请大家先预估自己每周的零用钱有多少,可以捐出多少钱;然后,想想自己打算捐多少钱,每周捐多少,共捐几周。想好以后,填写一份‘爱心捐款’承诺书。接下来的日子里,你要省吃俭用,分周还清你所承诺的‘爱心捐款’。我只公布每个同学捐款的周数。每周末下午第四节课,大家将本周省下的钱包一个纸包交给我。好,现在请大家填写捐款承诺书。”
  “爱心捐款”承诺书
  班级( )姓名( )
  捐款周数( )
  节省钱的方法:1,2,3,4,5……
  我宣誓:承诺将( )周的零用钱用于爱心捐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承诺书发下后,每个学生都一脸严肃,少了以前捐款时那种左顾右盼、嬉笑喧闹的场景,多了一份沉思和计划。我明白学生们在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毕竟要将自己平时爱吃的零食省下来是需要下很大决心的。这时,一名男生举手问:“沈老师,我没有零用钱,可以捐压岁钱吗?”我微笑着点头。“沈老师,我的零用钱不固定怎么办?”“你可以像数学中学的求平均值啊!”此刻,教室里很安静,只听到笔头在纸上发出的“沙沙沙”声。
  实施爱心捐款的第一个星期对学生来说是最难熬的,多年养成的吃零食的习惯要在一个星期中完全改变,实属不易。想到学生们正进入青春发育期,到上午第三节课肚子可能就要唱“空城计”,我便买了一些糕点放在一只透明密封的瓶中以备急用。第一周结束后,有个女生在日记中写道:“我真的有点佩服自己,原先我每天要吃很多零食,现在竟然可以坚持一星期不吃。”看来在这一周中,她一直在作思想斗争,最后还是承诺和爱心占了上风。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写道:“今天第二三节课后我肚子很饿,但又不好意思去拿瓶中的糕点。这时我的同桌帮我拿了一块,我很感激她。”我想,通过这件事,她们之间增长了一份友谊,多了一份默契。
  通过这种先“承诺”后“分期付款”的方式进行的“爱心捐款”活动,不但使学生在节省零用钱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捐款的重要意义,而且因整个班级都处在这样一种节省的氛围中,学生会互相效仿,在看到别人节省零用钱和奉献爱心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美好情感。
  对学生进行爱心培养,除了通过专门组织的“爱心捐款”活动进行外,还可以在班级中放置“爱心箱”,让学生将零星的硬币投入其中,使爱心在日积月累中积淀。另外,可利用其他活动进行,如与贫困学校的班级联谊,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亲临现场,以现实中鲜活的体验感动他们;注重新闻事例的交流,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的介绍;在特殊的节日里布置“亲情作业”,如在母亲节给妈妈洗脚、劳动节中多做家务,等等。当然,教师的爱心示范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但要体现在捐款中,而且要体现在和学生接触的每一个日子里,并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
  在捐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注重美好情感的培养,注重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培养,让学生的“爱心”在“捐款”中得到培养。
  
  责任编辑 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