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走出师爱的盲区
作者:薛艳艳
晚上,我辗转难眠,“都是因为……因为老师……您对我太好了”,这句话像蚂蚁一样噬咬着我的心。的确,从小琳进入我们班那天起,我就给予了这个小姑娘特别的关爱。但是,我这样做难道有什么不对吗?
“小琳是个不幸的孩子,右眼患有先天斜视,视力几乎为零;更不幸的是,父母在她五岁那年离异,她便成了一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的单亲孩子。但她十分争气,学习相当刻苦,成绩也不错,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小薛老师,你可要好好栽培呀!”听了原班主任的介绍,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给小琳特别的关爱。开学头一天,我便找小琳谈话。我告诉她,她的情况我已经初步了解,我非常欣赏她的懂事与努力,如果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尽管向老师说,我愿意像姐姐一样帮助她,疼爱她,一定会让她生活得快快乐乐,希望她能如愿以偿地考上重点高中。说完这些话,我自己都被感动了。大学毕业才一年,就因为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强、教学成绩出色而被学校任命为毕业班的班主任,我踌躇满志,干劲十足。
经过近一个月的接触,我发现小琳比我想象的更快乐。上课,她积极发言;课间,她与同学嘻嘻哈哈地打闹;中午,她有滋有味地吃着妈妈准备的盒饭;晚上放学,她微笑着和老师、同学说再见……许多同学都说小琳变得比以前开朗多了。但是期中考试时,小琳的成绩很不理想,竟然由原来的班级第十名滑落到第十九名,这让我焦虑不安。
“这样下去,考上重点高中的希望很渺茫,”面对无精打采的小琳,我丝毫不留情面,“你应该扪心自问一下,这一阶段,你还像以前一样勤奋刻苦吗?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的前途?像你这样身体有缺陷、生活在离异家庭的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用知识改变命运。现在你一时一刻都不能懈怠。”我自认为这几句话很有分量,因为我看到了小琳紧抿的嘴唇和眼角的泪珠儿。“知耻而后勇,这次你要记住失败的教训,明白中考竞争的严酷,只要你能考上重点高中,我还是那句话,有困难,老师会像你的家人一样尽力帮你解决。你应该理解老师的苦心,我可都是为了你好啊。”小琳使劲点了点头,向我深深鞠了一躬,扭头跑出办公室。这次谈话非常有效,上课,小琳更加认真地听讲;课间,再也听不到她的嬉笑声;中午,她边吃饭边看书;晚上放学,她步履匆匆……这些变化,让我欣慰不已,我相信小琳的成绩会很快提高的。果然,期末考试,小琳名列班级第九名。我的心情就像看见亲手撒下的种子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高兴。我决定奖励她。班会上,我着实表扬了小琳一番,说她如何克服眼疾的障碍,走出单亲家庭的阴影。自强不息;我还拿出自己的钱,作为奖学金资助她。一方面奖励她的刻苦,另一方面也是想在经济上帮帮小琳。在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中,小琳接过我硬塞到她手里的两百元钱,她的头埋得更低了。我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大声鼓励她:“相信小琳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更加努力,成绩一定会更加出色。”
第二学期,我把小琳的座位调到第一排,虽然小琳个子较高,会挡住后面同学的视线,但我觉得其他同学应该为小琳做出牺牲,因此对个别同学的不满也没有放在心上。我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她,她的妈妈也几次打来电话,向我表示感谢,说女儿能遇到我这样的好老师真是幸运,并对我的工作能力和人品大加赞扬。看得出来,小琳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各科老师也都反映小琳学得很刻苦,说如今这样拼命学习的孩子真是不多见了,还说小薛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就是不一样。我洋洋得意,夸学生好不就等于夸班主任好吗?对于老师来说,还有比得到家长和同事的肯定更让人高兴的事吗?
然而,中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小琳的成绩始终在班级十五名左右徘徊,这个成绩既与她的努力付出不成正比,也无法保证她顺利考上重点高中。我不得不再一次找她谈话。小琳低眉顺眼地走进办公室,显得疲惫沮丧。看来应该给这个孩子减减压,我想。虽然我心里很着急,但尽力平静地对她说:“小琳,老师和家长都看到了你的努力,天道酬勤,你再坚持拼搏一个月,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踏进重点高中的大门。”小琳慢慢地抬起头,小声说道:“老师,我已经尽力了,可是成绩总是每况愈下,也许我真的不行。老师,您别对我太好了,我怕我会辜负您的期望。”“不,小琳,这个关键时刻,你可千万别气馁,你一定行的,老师等着看你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看到小琳精神委靡,我不禁提高了声音。第六感告诉我,小琳的心理压力太大了。这是不是我一手造成的呢?这时候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否已经太晚了?
忐忑不安中终于迎来了中考成绩揭晓的日子。其实,看到这个结果我比小琳更难过。这件事让我品尝到了难以下咽的苦果。我打开电脑,把我的郁闷讲给网友——一位知名的教育专家听。很快,我得到了一个让我豁然开朗的答复:像许多年轻的班主任一样,你走入了一个师爱的盲区,这是你为年轻付出的代价。每个年轻班主任的成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老教授这几句言简意赅的话语,犹如醍醐灌顶。我陷入了深深的惭愧和自责之中。是什么遮住了我的眼睛,让我走入师爱的盲区?是急于向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还是因为热情过头了?可能二者都有吧。一年来,我究竟给了小琳什么?自信?快乐?健康?没有,都没有。现在想来,这才是小琳最需要的。当时的我并不知道小琳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一次又一次地提醒小琳,你是个有缺陷的孩子,你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你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你应该比别人多付出……现在想想,这种做法无异于一次次揭开孩子刚刚结痂的伤口,是多么残忍和可怕!我的初衷本来是想帮助小琳的啊,现在我才明白。其实我完全可以像对待其他孩子一样对待小琳。因为眼疾、单亲,这一切都很正常,不正常的原来是我自己啊!如果这真是我为成长付出的代价,那么这个代价真的太沉重了,沉重得让我一生都背负不起。可是不管怎样,我也要走出师爱的盲区。
责任编辑 何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