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中小学德育载体与德育系统的构建

作者:杨 琳 周鲁宁




  德育载体,指承载、传导德育信息、内容,能为德育工作者所运用,且德育工作者及其教育对象可借以相互作用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创造合适的德育载体,是落实德育地位,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先决条件。中小学经常凭借的德育载体有思想品德课、学科教学、法制教育、课外活动、文化艺术节、校园美化、校园文化、德育室、“五长”工程、结对帮扶和心理咨询等。我们可以依托这些德育载体构建德育体系。完整的德育体系包含四个系统,即德育认知系统、德育实践系统、德育环境系统和德育帮扶系统。
  
  一、德育认知系统
  
  德育认知系统重点帮助学生提高道德认识,了解自身心理特点,了解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为形成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奠定知识,理论基础。德育认知系统包含三种德育载体:
  
  1、思想品德课
  从学科教学角度看,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教学目标涵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如果放在学校德育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更大程度上应归属于认知领域。
  依据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结合课堂教学的特点及道德、心理教育规律,我们可以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做如下设计:(1)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发掘和交流体验、认知道德和心理品质概念、反思内省、制订行为计划;(2)学习方法主要有个人总结、小组讨论、谈话、阅读、事例分析、反省;(3)教学策略主要有创设情景、启发引导、随机指导、激励督促。总之,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性质是认知课——这是由课堂教学的特点决定的,但这种认知不是纯思辨的,更不是简单地把握教材知识,它应当结合着学生的人生体验,是学生对道德知识与个人品质的双向认定,是科学与情感的统一。
  
  2、学科教学
  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学科都潜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运用教学内容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热情,促其立志;创设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和钻研精神;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行为。另外,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有学科都应当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给学生系统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因而,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也理应纳入学校的德育范畴。任课教师要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充分利用集体授课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熏陶,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审美情趣。
  
  3、法制教育
  依照国家有关普法要求,学校应当单独设置法制教育课程。学校法制教育应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育实效,深入进行以宪法、基本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守法意识。法制教育工作应该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可以针对某些突出的法律问题,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法律教育。如:利用课堂时间集中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既可以大面积、高效率地进行法律教育,也增强了教育的时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还可以协同有关部门,像公安局、司法局等,搞好法制教育舆论宣传工作;可以通过发放教育读本、举办报告会、开展班队活动以及利用晨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宣传橱窗、学校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结合学校实际,还可以开展“警校共建”“家校共建”“社区教育”“以案说教”等活动。
  
  二、德育实践系统
  
  德育实践系统是学生在学校的指导下,通过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锻炼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道德审美情趣的过程。它包括两种载体:
  
  1、课外活动
  依据初巾学生的认知、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结合家庭、社区和学校现实状况,可以安排以下几项课外活动:
  社会调查。调查是一项比较好操作的活动。教师可以就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报告书写等细节给予详细的指导。调查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可以锻炼综合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接近大自然,丰富人生体验。
  家庭劳动。劳动是一切优良品质的源泉。对于学生而言,除了学校的必要劳动外,最主要的劳动就是家务劳动了。但是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现在孩子从事家务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家庭几乎成了吃饭、睡觉的“旅馆”。这不仅削弱了他们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疏远了亲子间的关系。学校应当督促学生适当地从事家务劳动。学校可以通过信件和家长会与家长沟通,让他们自觉地给孩子安排一些家务劳动;可以号召学生在妇女节、劳动节、母亲节等节假日以劳动的方式向父母献礼;可以结合劳动技术课,直接给学生布置专项的劳动作业,如洗衣服、大扫除等。
  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制作应当成为学校的专项活动,可以开展大规模的科技制作活动,也可以组织相关的兴趣小组。科技制作不仅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意识。
  宣传、纪念活动。每逢国家重要政策、法规颁布实施和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学校都应当宣传。一些纪念日更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时机,可以适当地组织演讲、作文、板报等活动。
  
  2、文化艺术节
  审美教育是大德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为了陶冶美的情操,塑造美的心灵,引导学生憧憬美、展现美、创造美,学校可以在联欢会、革命歌曲大合唱、书画展等文艺活动的基础上,举办文化艺术节。
  
  三、德育环境系统
  
  环境对人的心理、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德育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包括静态环境和动态环境。学校可以从三个方面建设德育环境:
  
  1、校园美化
  学校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开辟绿地,栽植花木,设置景观。通过绿化美化,校园可以呈现出活泼、向上的氛围,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对师生起着整合、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约束人行为的非正式控制规则,从而令人放弃一些不适宜的行为习惯和利益取向。学校除了大力美化、绿化校园,建设舒适怡人的校容校貌,还要加强娱乐、体育及休息场所的建设,充实校园文化设施,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栏、知识牌传播文化知识。同样,应该优化班级和办公室的布置,努力创设健康、活泼、向上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是学校理想、价值观、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
  
  3、德育室
  德育室运用丰富的文字、图片和实物,直观形象地展示学校的发展史、学校荣誉、校园活动、国情及中学生行为规范。在这里,学生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校的光辉历史,深刻体会历代历届师生们的艰苦创业与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励志拼搏;还可以见到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图片,那矫健优美的身姿、意味悠长的丹青、精巧雅致的手工,都能够激起学生无限的想象;更可以全面地认识我国的发展状况。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可以明确中学生行为规范,反省自身,健全人格。
  
  四、德育帮扶系统
  
  以上三个系统都是全面的、系统的工程,具有普遍的教育作用,但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困难,因而个别帮扶也是十分必要的。帮扶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也在行动上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它主要包括三种载体:
  
  1、“五长”工程
  “五长”工程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也是一项帮扶工程。它主要针对“问题学生”和“弱势学生”,由警长、校长、班长(班主任)、保卫科长和家长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帮助。共同管理,涉及社会保护、学校保护和家庭保护。
  
  2、结对帮扶
  针对学习困难和生活困难的学生,可以实行结队帮扶,由教师和学生一对一进行全面接触,重点帮助。
  
  3、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解除学生的心理问题来维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状况联系密切,因此,心理咨询应当成为学校必要的德育载体。
  德育是对人心灵与品格的塑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之所以难做,就在于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和难以捉摸,具有浓重的非理性色彩,所以,人们常说“德育都是玩虚的”。但我们相信,只要围绕德育目标和原则,创造合适的德育载体,构建完善的德育系统,德育就一定会变得实实在在,德育工作也一定会更科学、更有效。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