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作者:杨玉霞




  几年前,我亲身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早晨去厕所,撞见了我的课代表——晓晓正在“蹲坑”。手里还拿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着。我笑眯眯地打趣儿:“看我们晓晓多用功,把书都读到厕所里来啦!啥好书,这么吸引你?”
  她欲起身,我赶忙伸手接过她的书,一看是2004年第5期《读者》,封面左上角有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字母“Y”。“这不是我的杂志吗?放在办公桌上的,怎么跑到她手里了?”我心里很是不悦,但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这时必须冷静。
  我佯装不经意地问:“从哪弄的《读者》呀?”
  她很不自然地说:“我妈妈给我拿来的。老师,您喜欢看吗?我家里有很多杂志,等我妈妈再来时,让她给您带几本。”
  “谢谢,我也订了《读者》。你喜欢看的话,我可以借给你。” “那太好啦!”她故作高兴地说,然后接过杂志迅速离去。
  坐在办公桌前,我陷入了沉思:3元钱一本的《读者》,我已看过,即使丢了也没什么可惜的。但是,作为一名已经具备明辨是非能力的高三学生,竟偷偷地拿别人东西,其性质非同小可。是品行问题啊。作为老师,如果放任不管,那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是失职。但是,如果直截了当地同她谈话,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她矢口否认。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我们之间就会发生冲突,不利于我今后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二是她被迫认错。那样,她会觉得自己很丢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怎么做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呢?反复思考后。我采取了如下解决办法:
  第二天,我把2004年上半年11本《读者》摞好,放在办公桌上。当晓晓来送作业本时,我指着那摞《读者》对她说:“2004年上半年的《读者》,我全给你带来了,看完要全部还给我。记住:是全部噢!”我故意把“全部”两字说得很重,同时用温和而又带有几分严峻的目光与她对视了一下,暗示:老师知道是你拿走办公桌上那本《读者》的。晓晓低下头红着脸说:“好的。”显然她明白了我的用意。
  过了一段时间,晓晓把《读者》还给了我,半年全部的12本。我打开第5期,里面夹着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您的《读者》给我留下了最难忘的印象。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终身。谢谢您!——永远想您、爱您的学生晓晓。”
  自尊心是人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源泉。中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作为教师,要千方百计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在处理有过失的学生的问题时,更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要有宽阔的心胸,要讲究教育艺术,要给他们留面子、搭“梯子”,要给他们留有思考的余地。给学生时间去思考,相信他们有自我反省、自我改过的意识与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自悟、自省,达到“慎独”的境界。这才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责任编辑: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