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4期

好汉要谈“当年勇”

作者:徐德培




  那一年,我担任初三班主任。刚接班不久,就有老师向我透露:这个班上有几个“好汉”,过去学习成绩不错,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变成了后进生,你要多加注意。有了这个提醒,我就留心起那几个“好汉”来。有一次,这几个“好汉”在一起谈论自己过去的一些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走近听他们谈些什么。一个学生说:“好汉莫谈当年勇。”大家便不再说了。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他们的心理,他们怀念自己光荣的过去,又有些自卑。怀念过去是有荣誉感、好胜心的表现,这就是希望的火种。于是,我专门把他们请来开个小型座谈会,让他们谈谈自己最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我说:“今天,就是要你们这些‘好汉’来谈谈‘当年勇’的。”先是冷场了几分钟,慢慢地气氛热烈起来了。这个说:“我小学五年级时语文、数学双科免试,受到大家的羡慕。”那个说:“初一时,我在班上成绩名列前茅。常被老师夸奖。”……他们说得眉飞色舞,充满自豪感。最后,我说:“你们有一个光荣的昨天,我更希望你们把握住今天,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座谈会后,这几个“好汉”改变了破罐子破摔的心态,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此后,我在班主任工作中多次使用这一办法,都收到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辉煌历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事后总结成功的经验,得出以下几条体会。
  1、拉近师生心灵的距离,消除学生的戒心
  那些凑到一起就想谈谈“当年勇”的“好汉”。多半是在近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自认为在老师心目中不再是好学生的学生。因此,当他们面对老师时,会立即警觉起来,对老师产生戒心,以便在受到老师批评时能抵挡住“打击”,保住自尊。然而老师引导他们谈“当年勇”,回忆自己的“辉煌历史”,毫无责备之辞,倒有激励之意,学生对老师的戒心很快便消除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一种精神活动,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只有当教育者走进受教育者的心灵的时候,教育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戒心消除之际,才是最佳教育时机到来之时。
  2、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增强学生的自尊心
  人类最重要的精神需求之一就是被人尊重,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老师要学生谈谈“当年勇”,即向他们传达了一个信息:老师欣赏他们的“辉煌历史”,对他们的未来寄予热切的希望。这一信息使他们曾经受过伤的自尊心即刻复苏。一个没有自尊心的人,是看不到未来、看不到希望的。尊重是培植“自尊”的最好养料。要学生谈“当年勇”,就是对学生过去劳动成果的尊重,对学生成功体验的尊重,对学生成就感和荣誉心的尊重。学生在被尊重的环境中成长,就会学会自尊、自重。而不会自暴自弃。
  3、重温成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首要心理素质,没有自信的人往往一事无成。如果学生的情绪处于低谷,如果他眼下在学习上遇到了挫折,那么你请他翻开自己历史上“辉煌”的一页,重温曾经有过的成功体验,往往可以使他的情绪跳出低谷,发现自己的潜力,从而变得自信起来。一个国家,可以通过纪念抵御外侮的胜利,激发人民的自信心;一个民族,可以通过纪念民族斗争的胜利,唤起民族的自信;一个人,当然也可以通过重温自己过去成功的体验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