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我背地瓜上讲台

作者:张在军




  我经常和学生们探讨家乡贫困的原因:
  是因为我们的父辈懒惰吗?一年365天,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难得有一个清闲的日子。
  是因为他们大手大脚消费吗?他们恨不能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看来光靠勤劳和俭朴是很难致富的,得用商品经济的思想指导他们的人生。
  学生的家长大多不识字,很多事情说不清也听不明白。如果让学生接受商品经济的启蒙,使他们成为父辈的小先生、小老师,即使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父辈的观念,起码也可以使孩子将来有机会过上新生活。
  上课了,我背着一个鼓鼓的大包走上讲台。孩子们的眼睛里都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我从包里掏出几个地瓜放在讲台上,问学生:“这是什么?”
  学生笑了,七嘴八舌地说:“地瓜!”
  我点点头,回头在黑板上写上“地瓜的研究”几个字。回过头看看学生,大家都在莫明其妙地笑着,有的边笑边窃窃私语。
  我拿起地瓜问:“谁来说说地瓜的用途?”刘洁站起来说:“地瓜可以吃,煮着吃、做地瓜汤饭吃,磨成糊糊烙煎饼吃都行。”我回头在黑板上写上用途“吃”。又问:“还有吗?”
  李健说:“地瓜可以卖钱,去年我们家的地瓜就卖给石旺峪做粉皮了。”我点点头,在黑板上又写上“卖钱”。问李健:“你知道多少钱一斤吗?”李健说:“知道啊,个大的贵几分,个小的便宜。平均也就一毛五六吧。3亩地收了5000来斤,卖了800多块钱。”我在黑板上“卖钱”两个字底下写上“5000斤,800元”。我问李健:“石旺峪那家为什么买你们的地瓜?”李健说:“他挣钱啊,买了好大一堆,几十万斤吧。”
  我问:“有到城里买过烤地瓜吃的吗?”好几个学生举手说自己买过。我问:“还记得多少钱一斤吗?”王艳说:“一块钱啊,我记得很清楚,两个地瓜二斤六两,收了俺两块五。”
  我在黑板上写上“1斤,1元钱”几个字。接着,从袋子里拿出半张粉皮,问学生: “认识这个吗?”大家又笑了,齐说:“粉皮啊!”
  我问谁知道粉皮多少钱一斤,李健站起来说:“两块四五,俺爹赶集时常买。”
  我问:“谁知道几斤地瓜做一斤粉皮?”李健说:“去年俺卖地瓜时俺爹问了,不到四斤。当时俺爹还说,我一毛五卖给你,做成粉皮一斤就赚我好几毛啊!做粉皮的说我要买机器啊,还有雇人的工钱啊,还缴税啊。我爹说你还是挣我好几毛啊。那人说,老李你净说废话,不挣钱我这么折腾,我有病啊。”我在黑板上写上“做成粉皮:每斤2.5元。地瓜:每斤0.15元”。
  我又从袋子里拿出一把粉条、一把粉丝,问大家:“谁知道这个多少钱一斤?”有学生说:“比粉皮还贵好几毛呢。”
  我点点头,又从袋子里拿出几块地瓜枣、地瓜糖、地瓜果脯分给学生,说:“大家尝尝这些东西,都是地瓜制成的。”
  大家好奇地撕开塑料包装,一个个兴奋地品尝着。
  我问:“好吃吗?”学生齐说:“好吃,好吃,太好吃了!”
  我说:“大家吃的这些其实都是地瓜,可价格却是地瓜的好几倍呢。”地瓜枣、地瓜果脯是一块八一斤,地瓜糖是两块二一斤。我又在黑板上写上这几个数字。
  大家吃得差不多了,我开始总结。我们这里世世代代的主粮是地瓜。每口人一亩山地,好年景一亩地收三五千斤。按李健家卖的价格,收入是400多块钱,刨去化肥、农药、地瓜秧、耕地的钱,出的力就不计算了,每亩地收入200来块钱。这就是种地瓜的主要收入。刚才咱们都看到了,做成粉皮、粉条、粉丝,每斤可以增值五毛多。制成烤地瓜卖一块多,制成瓜糖、瓜枣、果脯卖两块多。做成地瓜烧酒卖得会更多。另外,地瓜还是一种工业原料,日本等国家来收我们的瓜干回去大都用于工业原料,价值更高。当然这里边包含着工人的工钱和机器成本。
  说到这里,我开始鼓励学生思考:从这节课中,你们受到了哪些启发?
  李健说:“我明白了,光靠种地瓜、卖地瓜是富不起来的。”
  刘蓉说:“我懂得了,咱们要想富起来,必须把地瓜制成粉皮、粉丝、地瓜枣、地瓜糖、果脯去卖。”
  关云说:“光靠种地是脱不了贫的,还要做买卖,搞商品生产。”
  刘洁说:“光靠勤劳出大力是不能从根本上富起来的,要多动脑子才能发家致富。”
  目的达到了,我欣慰地笑了。
  我说:“咱们的父母不识字没文化,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你们还小,不可能现在就去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但是今天,你们回去就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影响你们的父母,逐步改变几千年来的旧观念。等你们长大后,我相信咱们的家乡在你们手上会有新的开始,你们有信心吗?”
  “有信心!”学生们一齐站起来,一个个昂首挺胸,声音洪亮。
  
  [责任编辑:苏学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