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策划先于行动,反思要有重建

作者:潘银婷 袁文娟




  2006年颁布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试行)》根据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的特点,提出了少先队教育的要求,明确了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任务。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将少先队工作的重心全面下移,以中队活动为载体,提出了“策划先于行动,反思要有重建”的主题活动研究方式,深入有效地推进《纲要》的贯彻落实。
  所谓“策划先于行动,反思要有重建”,是指我们在组织开展日常中队活动时,围绕不同年级的工作内容和建议进行主题活动的“前移性”策划和“后续性”研讨。
  在“前移性”策划过程中,我们要求辅导员根据活动的主题和内容,学习相应的理论,进行队员前在状态、潜在状态和发展需求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
  例如,人际交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纲要》在四年级“工作内容”提示中指出,要“关注队员的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而在“工作与活动建议”中也只提出要“指导队员学习与朋友倾诉,学习尊重与关心异性队员”,对于具体如何开展以交往为主题的中队活动,《纲要》中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需要中队辅导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此,我校辅导员在活动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1、学习并掌握有关学生人际交往的文献资料,了解人际交往对于队员主动、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意义以及人际交往的基本策略等知识;2、调查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已经具备的能力和呈现出来的发展特征,了解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观察记录不,同类型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同的表现及其背后的原因,分析比较哪一类型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特别强(弱)及其原因……
  这种“前移性”策划从理论学习到学生状态分析都为活动的开展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增强了辅导员在“成事”中“成人”的意识。我们梳理四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呈现出来的年龄特征时,发现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生理上开始发育,内心开始变得复杂细腻,与异性交往开始敏感起来,兴趣爱好出现分化;学生个体产生自我独立取向,但易与权威取向产生冲突;学生中非正式群体开始出现且相对稳定,但由于缺乏沟通意识和深度交流能力,部分学生的交往面变窄,有时还会引发团体冲突。鉴于此,老师们一致认为,男女生交往指导是这一年龄阶段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指导与培养的最主要也是最迫切的问题。于是我们组织开展了“嗨,男孩女孩!”主题活动:
  
  活动一:唇枪舌剑
  
  辅导员提问:你觉得我们班男生好还是女生好?
  老师话音未落,教室里就像炸开的油锅,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阵线分明:男孩述说女孩的种种不是,女孩则看不惯男孩的种种表现。辅导员没有评价,甩下一句:口说无凭,眼见为实,咱们比赛场上见高低。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这些真实的想法参与下面的活动。
  
  活动二:男女对抗
  
  1、男队女队各推荐14名“大力士”,举行男女生拔河比赛。
  
  2、男队女队各推荐12名“小巧手”,举行男女生手工比赛。
  
  3、辅导员采访:看了两轮比赛,你们有什么感想?
  拔河比赛男生没费多少力气便战胜了女生,男生欢呼,女生不服;手工比赛结果显示出女孩更心灵手巧。这时再让学生们谈感想,他们自然明白了:男女之间有性别差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活动三:点击你我
  
  老师公布事先征集的学生心目中男孩/女孩的特点,再由学生选出优秀女孩/男孩最应该具备的三个特点,送给对方。
  男孩的特点(供女孩选):(1)帅;(2)学习好;(3)幽默;(4)能说会道;(5)讲义气;(6)热情;(7)有主见;(8)勇敢坚强;(9)能干;(10)运动健将;(11)其他。
  女孩的特点(供男孩选):(1)漂亮;(2)活泼;(3)学习好;(4)兴趣广泛;(5)温柔;(6)关心他人;(7)细心、认真;(8)听话、顺从;(9)有主见;(10)热情;(11)其他。
  学生们选择的结果是:男孩心目中的优秀女孩是一个学习好、关心他人、漂亮与兴趣广泛(并列)的女孩;女孩心目中的优秀男孩是一个勇敢坚强、学习好、帅的男孩。孩子们的选择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又反映了时代要求,是积极健康的。虽然男孩女孩因为性别的不同,往往会在外貌、性格、气质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但是如果想成为一名深受伙伴欢迎的学生,就应当努力克服不足,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活动四:心灵碰撞
  
  讨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窗读!同处一个教室的男孩女孩,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相处、交往、合作?
  通过讨论,学生们了解了男女生交往应具备的正确心态和做法,如:交往时要相互接纳、尊重和信任,做到以诚相待;要落落大方,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学习,团结合作。男生要有绅士风度,重活要抢着干,上车、拿饭盒等让女生优先;女生不能得理不饶人,认为男生理所当然应该让着自己,要体现新一代的淑女风范。男生粗枝大叶想不到的地方,女生要帮忙;男生闹矛盾的时候,女生要想办法调解、安慰,做善解人意的女孩子。
  
  活动五:风雨同舟
  
  游戏:以小组为单位,男女生同时站在一张纸上。“遇上风浪”后,逐步将纸对折,纸越来越小,但要求脚不可超出这张纸,比一比哪一组能稳稳站到最后。
  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刚开始是想方设法做到一个不能少——大家脱衣、脱鞋,紧紧地抱在一起;后来,大个男孩抱着、背着小个女孩;再后来,大个男孩主动撤下,尽管其他孩子不忍心让他们离开。孩子们的表现深深地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老师。
  
  活动六:手舞足蹈
  
  歌舞:《快乐拍手歌》
  伴随着《快乐拍手歌》,男女生围成两大圈唱歌跳舞。活动在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没有大而空的口号,只有美好的期盼与祝福:男孩、女孩和谐相处,快乐成长!
  活动结束后,辅导员针对具体的中、小队活动,结合学生活动前后状态的变化和日常的观察了解,进行了“后续性”研讨。研讨的结果是:
  整个活动从思维框架和内容框架两个维度进行整体设计,对男女生的人际交往进行指导,避免了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平面化。辅导员充分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推进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情感体验,使活动按照预设的目标向前发展。活动中,学生拥有真正的话语权:有体验的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把他们已有的经验作为资源,融入活动中,使其他孩子能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有问题的学生谈自己的困惑,把他们面临的烦恼作为课题放到活动中,共同探讨,让所有孩子都能正视成长中的烦恼,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根据对“典型学生”的追踪研究,老师们发现个别学生开始产生隐私意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关注异性,特别是对漂亮的女孩或擅长体育的男孩产生了思慕之情,但是,这种关注和好感,又常常不固定于一人,保持时间也不长;他们对异性的好感是朦胧的,还有些神秘感,但怕同学议论嘲笑,想接近又不敢接近,因而表现出在行为上与异性疏远,内心却愿意接近的矛盾现象。
  发现这一现象后,老师们感到在“嗨,男孩女孩!”活动中,游戏的选择对学生个体与异性同学的交流关注不够,在后续活动时应增加男女生一对一开展活动的机会,于是又设计了以下三个后续活动:
  1、“男孩女孩携手争冠军”——乒乓球、羽毛球混双比赛;
  2、“与舞同行”——学跳集体舞;
  3、“人气最旺的男孩,女孩”推荐会。
  后续活动的设计是结合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将对男女生人际交往的指导渗透在游戏、学习与小组合作之中,通过交往扩展学生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合作意识,引发学生新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男女同学友好交往的乐趣,彼此在不同侧面,帮助相对“弱势”群体携手共进。
  “策划先于行动,反思要有重建”要求辅导员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变化、心理成长、学习和生活状态,努力寻求教师立场和儿童立场之间的联结点,倾听孩子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具体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成长。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辅导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活动目标的设定建立在对活动内容和学生状态的分析、对所期望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所以组织活动的同时,也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这样一种策划少先队主题活动的新方式是富有成效的。
  
  [责任编辑:周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