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6期

爱,意味着责任

作者:刘乃元




  “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我十分欣赏冰心老人的这段话。对班主任来说,爱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如何爱学生呢?关注他们的成绩?关心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健康?这些都是爱学生最直接最表面的体现,相比之下,还有一种爱,却更隐蔽更深沉,那就是责任。
  作为班主任,最重要的不是你为学生做了多少,而是你抱着何种目的去教育他们。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只停留在关心他们的学习成绩上,那么这种关心最终只是为了自己,这样的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爱。
  曾经有个叫小林的学生,小学时成绩就非常差,又很贪玩,父亲的斥责和打骂对他都不起作用。上初中后情况依然没有改观,成绩跌到了班级最末,成了老师、同学公认的后进生。更糟的是,他居然开始旷课。最初,我对他这种无视校纪班规的行为很生气,后来却想,如果他再旷几次课,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开除他,免得他每次考试总是扯全班后腿。
  一段时间之后,小林竟然一个星期没来学校。于是,我打电话到他家,打算告诉他家长,学校对小林这种严重违纪行为将给予严肃处理。接电话的是他父亲,当我述说了小林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后,正想说出原本的打算时,他父亲接了一句:“小林不想上学了……”我愣了一下,不过出于礼貌,我还是说:“这怎么能行呢?小林现在才上初二,再说如果离开学校,他能干什么?”他父亲接着说:“是啊,我也这样想,可是,这个死小子上了牛劲,就是不听。您说,孩子都这么大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我一说他,他就顶撞我。刘老师,不如您到我家里来劝劝他吧,也许他会听您的。”
  说实话,当听到他父亲的“邀请”时,我心里是极不情愿的,因为他自己提出退学正合了我的心意,但当时又不好拒绝,于是我说:“我这两天比较忙,您干脆让小林明天到学校来找我,我当面跟他聊一聊,您看怎么样?”
  “好吧……”从电话里,我很明显地感觉到了小林父亲的失望。
  第二天,小林没来。第三天,还是没来。我有点坐不住了,决定去他家一趟。不过,说真的,我这个决定并不是出于对小林真正的关心,而完全是因为担心小林的父亲对我不满,怕他认为我太不负责任——学生都要辍学了,老师连去家里劝劝都不肯。
  我跟领导说明了情况,骑车到了小林家。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尽管我不喜欢小林,尽管我并不是真心希望他重返校园,但我还是将事先想好的理由一个个摆出来,以期能安慰小林的父亲。我费尽口舌,但小林却无动于衷。我也说不清当时我的心情是高兴还是失望。
  最后,小林终于开口了:“老师,很感谢您能到我家里来,从小学到现在,从来没有一位老师像您这样关心我……”天哪,听了他这句话,我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知道我来这里的真正意图,如果他知道我那些话其实全都言不由衷,真不知道他会怎么想,会有多难过。
  “但是,我已经想好了,不管谁来劝,我都绝对不回学校了……”他接着说。
  谈话以失败告终。从小林家出来,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是为终于走出了这个让我尴尬压抑的小屋?是为自己终于摆脱了一名后进生?还是为自己为安慰一位父亲略尽绵力了?……说不清,真的说不清。
  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如今回想起来,心里无比的惭愧,无比的悔恨,无比的羞耻。如果一切可以重来,就是拽我也要把他拽回学校。因为,现在的我已经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明白了作为老师、作为班主任的责任不仅仅只是教书,不仅仅只是那一点点成绩,更重要的是育人,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哪怕他的学习成绩再差,哪怕他给班级、给科任老师的教学效果扯了多少分,也不能为了自己的那点私心而将他们推向社会。
  一个老师、一个班主任是这样,那么一所学校呢?对学生的爱,不是表面装出来的关心,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作为教育者的一种责任。只有包含责任的爱,才会无坚不摧,才能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责任编辑:陈秀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