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公审垃圾篓

作者:赵金凤




  一、选拔“庭审办案人员”
  
  站在讲台上,我宣布自习课改上班会,同时告诉学生们,今天的班会要换个样子来举行:老班要带大家审问一个被告。既然是审案,自然需要一整套的机构。我先让大家自己报名,愿意参加法庭审案的办案人员,可以自己申请,然后我根据需要来确立人选。报名的学生不少,我挑选了其中的三位,这三位据我平时观察都是制造垃圾的“高手”。被选中的三位很是兴奋,跃跃欲试,他们焦急地问:“老师,我们审什么?快点开始吧!”为了让他们不在下面的环节中退缩,我使了激将法:“不要着急,你们既然做了法官了,那就应该先宣誓,要保证坚决审完此案,还要公正公平,如果做不到,我现在就换人。”
  “这点小事你还不相信我们?保证完成任务!我们宣誓!”三个学生中了我的招了。
  “那好,今天的主题班会——公审垃圾篓现在开始!”我郑重宣布。
  全班一片哗然。
  “很吃惊吗?老师觉得这两个垃圾篓每天都贪婪地吞噬我们的金钱和健康,而且胃口越来越大,再不审判,恐怕要鹊巢鸠占,把我们都扫地出门了。”我振振有辞。
  
  二、调查取证
  
  三位自告奋勇者分工合作,其中两位负责调查取证,一位负责记录。调查取证的学生把垃圾中所有的物品分类清理,记录的学生在黑板上把这些物品分类登记,标注出大概金额。(为了保证调查人的身体健康,取证时用塑料袋把手包起来)
  调查结果登记如下:
  酸奶盒15个
  花生牛奶盒3个
  来一桶方便面盒5个
  可口可乐罐7个
  炸鸡腿包装盒6个
  豆奶饮料软包装盒6个
  三个一角硬币
  四支肢体不全的圆珠笔
  揉成球状的各种废纸、胶带、破书、果皮若干……
  
  三、查找“垃圾贡献者”
  
  所有的物品登记完毕后,我问今天中午是否清理了垃圾。值日生说他彻底清扫过了。那就是说,这些物品,都是学生们一个下午的“贡献”了。我调侃地说:“为我们的垃圾篓做出贡献的是哪些同学啊,能不能勇敢点告诉大家?”教室里的目光顿时交织起来,并且慢慢向一些人的身上集中。一个班干部犹犹豫豫地站了起来,说有一个冷饮盒和一个酸奶盒是他的。有人开了头,接下来,那些制造了垃圾的学生也就陆续说出了自己的“贡献”,共计23位。其中有一个比较胖的学生,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他一个人吃了一盒冷饮,喝了两罐可口可乐,还吃了一斤多的荔枝。
  我没有批评他们,反过来对他们敢于承认自己所做的事的行为进行了表扬。接着,我带领全班计算黑板上物品的价值。通过初步估算,这些物品累计金额在一百五十元左右,也就是说这23个学生,一个下午人均花费了近6元钱。
  
  四、自己“判案”
  
  提问:1. 除了今天调查的这些物品外,同学们平时还喜欢购买些什么?
  学生们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的看法以及平时自己消费的方式。记录的学生写在黑板上。
  2. 哪些物品不是必需的?
  老师不做统一的要求,而让学生们自己去评判,然后拿出自己的行动方案来。
  3.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冷饮、瓶装饮料、油炸鸡腿等食品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4. 了解自己家庭的月收入,了解一个下岗工人的月收入及消费情况。
  班会反思:班会课以后,几个制造垃圾比较多的学生,主动帮助值日生清理了垃圾。此后,两个垃圾篓真正减肥了,整日处在半饥饿状态中。为什么过去强调无数次的垃圾问题,通过这么一节简单的班会课就解决了呢?过去那些强行的命令,并没有引起学生的注意,而这次他们通过自己审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心灵受到震撼,因而问题也就解决了。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老师在处理班级日常事务时,之所以总在一些老生常谈的事件上花费大量精力,既使自己疲劳,也让学生们反感,究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工作并没有做到学生的心坎中去。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