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期

“泡”出来的大学生

作者:杨燕东




  (一)
  
  学生小Z思维细腻而独特,曾创造了回答政治老师“什么是运动?”的“经典”答案——运动就是跑来跑去!又因行为幼稚而好说话,被同学以《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冠名。虽大毛病没有,但小问题不断,尤其自高三下学期学校将早读时间提前到早上7点后,开始的两个星期他几乎都是与第一节课的老师比赛冲刺。很想对这样一个典型严加惩戒,以儆效尤,碰巧又逢晚自习值周老师告状:晚自习时,“唐僧”怀抱无数饮料瓶,潜入教师休息室“偷水”,结果人赃俱获。值周教师适度的夸张和表演反倒给了我一个意外的好心情,让我不由想起了“唐僧”面对批评时的表演天赋:态度真诚到感人,悔改之心昭然若揭,信誓旦旦使人为之动容,但屡屡“虚心接受,坚决不改”。心情好,似乎人的智商也就相应提高:对,就这么办!
  第二天课间叫来“唐僧”,看来他是早有准备,一脸的苦大仇深。“请坐。”“杨老师,我错了……”“唐僧”开始进入角色。“别说了”,我说,“既然不许偷偷摸摸地接水,我们就光明正大地喝。从明天起,只要学校上早读,就请你早上7点准时到我办公室,我帮你烧好开水,等你来接。去吧!”
  第一天,“唐僧”晚到了6分钟,兴奋地接了满满一大杯;第二天,“唐僧”迟到了10分钟,只接了一小口;第三天,“唐僧”迟到了2分钟,没接一口水;第四天起开始准时出现,直到高考前一个星期。
  十月的一天,一张贺卡悄然而至:“杨老师,谢谢你帮我烧了62天的开水。”
  
  (二)
  
  女生小A,性格直爽,敏感而脆弱,曾创下与母亲用纸条说话一星期的纪录,我至今还牢记着她的一个Q版发问:“杨老师,今天你为什么要表扬我?”因其特性,同学送之:鳌鱼姐姐。没想她倒顺水推舟:“小心点,我哥是鳌拜。”“鳌鱼”生性嗜睡,尤其在英语与数学课堂,“伏倒指数”趋近100%,是个地道的“特困生”。任课老师反映了不止一次,话也谈过,可“倒霉”的都是“鳌鱼”的同桌:被“鳌鱼”指控——为什么不叫醒我?
  一想到找她谈话,我的确“心虚”:让学生吓得瞠目结舌总不是办法吧?
  是该好好治治她了:避其锋芒,攻心为上。为此,我找了一个做工比较考究的咖啡杯,买了一打袋装速溶咖啡,作好了“持久战”的准备。这以后,只要看到“鳌鱼”倒下,如果在语文课上,我会给其他同学一个暗示,然后到办公室为其冲上一杯咖啡,轻轻地放到“鳌鱼”的桌上再继续上课;如果是其它科目,因“鳌鱼”坐在窗口,我就从窗口递进去。如此仅几杯咖啡,“鳌鱼”的“伏倒指数”直线下降,逼近于零,只是见面时多了一句口头禅:“杨老师,拿两包咖啡来喝喝。”
  今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忘记与铭记”,“鳌鱼”写的就是喝咖啡的感受。
  
  (三)
  
  小C是一位高考前景看好的男生,个高,但心理年龄偏小,同学称之“两岁”。不巧的是,“两岁”竟然“早恋”了。经过排查摸底,咨询“暗线”,尚好,“两岁”应该还能自拔。恰好,新近阅读的佛经故事中,那些精巧的取譬设喻令我心仪不已。
  一天下晚自习后,我将“两岁”请进了办公室。事先备下了一筒茶叶,一个水杯。“先坐下喝杯茶吧,自己倒。”茶叶不错,汤色清绿,看起来“两岁”也有同感。“怎么样,味儿不错吧?”“好喝,有滋味。”“好,把杯里的茶水倒掉,换上新茶叶,要多放点。”第二杯茶也沏好了,色泽偏黄,“两岁”皱了皱眉头,“浓多了,茶叶放多了。”“再倒掉,重换一杯,茶叶要更多。”“两岁”蒙了,却又只能照做。“这次感觉如何?”“太苦。”“苦了?再换一杯,把筒里剩下的茶叶全放进去。”“两岁”的脸色困惑而阴沉。第四杯茶水两分钟后摆在了桌上,只见黑褐的茶叶。“再喝一口,告诉我什么感觉。”“全是茶叶,苦得难以下咽。”时机成熟,我也学着大师的样子,循循诱之:“人与人的交往,就像喝茶。保持距离,自然空间广阔,心境坦然而和谐;茶叶越多,看起来滋味更浓,实则少了一份潇洒与超然,难免心绪不定;在错误的时间喝下一杯错误的茶,注定是个今夜无眠的悲剧。”
  国庆长假,“两岁”打来电话:“杨老师,到春节我是要回来要压岁钱的喔!”
  白开水,热咖啡,苦绿茶,三种不同的滋味,泡出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学生。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