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以“课改”为背景,创建和谐班级

作者:施晓红




  在培养健全人格的课程目的观、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文化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在对话中互动的课程实施观等课程新观念的引领下,笔者认为,和谐的班集体是通过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家长群体的共同协作,以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为目标,以营造健康的班级文化、开展温馨课堂为途径,以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互动交流平台为功能定位的集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如何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在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就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目标追求、方法途径、功能定位作粗浅的探索。
  
  一、以“课改”的自主管理为背景,创建和谐的班级目标
  
  新课程强调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同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集体的管理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目标追求,班主任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赋予每个学生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发挥他们的最大创造潜能,使班集体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
  近几年,我们致力于学生自主管理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点滴经验,总结出一种学生全员、全程、全域参与的“纵横建制,职能并举”的自主管理模式。它充分利用现行教室内座次一般横竖成行的特点,赋予小组管理新的内涵。它既横向保留传统的值日组,又纵向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列出“班委组”、“学习组”、“体育组”、“宣传组”、“劳动组”等八个专职管理小组。这样,每轮到卫生值日或值周的一组八位学生,也就是一届人员齐备的“值日班委”或“值周班委”,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执政”一周,参与班集体管理与服务工作。这样全班形成了一个组织网络,任何一个学生都处于经纬纵横的交叉点上,他要双向负责:轮到值日时,既要参与管理又要搞好服务。
  
  二、以“课改”的群体协同为背景,创建和谐的班级组织
  
  新课程强调要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加强校内外沟通联系。同样,笔者认为和谐的“班集体”是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体,构建和谐班集体的过程就是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家长群体协同合作的过程。
  教师群体教师群体是和谐班集体构建的引领力量,是班集体中的管理群体,所有的任课老师都是班集体建设的成员,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班集体建设的渠道。这是因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所有的学科中的“三维目标”都有机地融合了德育目标,学科教学与班集体的建设密不可分;综合实践活动中也蕴含着丰富的班集体建设因素,是和谐班集体建设的平台和资源;全体教师参与班集体建设,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协调发展。
  学生群体学生群体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主体力量,构建和谐班集体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在集体中享有平等的成长权、发展权,获得全方位的成长,获得个性的发展。在这样的目标下,学生群体中就不应该有成人化的、固定不变的“学生管理层”,要让每个学生都在班集体中拥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及为集体服务的岗位。
  家长群体家长群体是构建和谐班集体的资源开发力量,是协助群体。
  家长的亲情感召、倾心关爱,其作用与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班主任应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让家长主动参与学校教育,出谋划策,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丰富的教育资源。
  可见,在和谐班集体的构建过程中,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组织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家长群体的力量协同管理班集体,工作对象由班里的学生扩大到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
  
  三、以“课改”的班级文化为背景,创建和谐的班级精神
  
  新课程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统一于教育之中,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构建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可见,人创造着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班集体的文化资源主要以班级文化的形式存在。笔者认为,班级文化,就是一个班集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在本质上它反映着班级发展过程中全体成员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在教育过程中,班级文化强有力地推动着班集体和全体成员的不断进步。良好健康的班级文化的形成,对班集体和全体成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谐的班集体一定有着自己独特的班级文化。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探索出如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办班报班报能够引导正确的班级舆论,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
  写格言每个人写出自己人生理想及最为信奉的格言,编印成册,人手一本。“我们自己的书”对每个成员的鞭策促进作用很大。
  选班歌在全班学生中征集、选定班歌,每逢各种竞赛活动,场下高唱班歌,场上选手精神倍增,集体认同感高涨。
  书班史每个班集体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史”,生活在其中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帮助、成长,是班级历史的缔造者。谁都希望在“历史”中扮演重要的“正面角色”,对班集体的发展作贡献。
  贺生日统计每个班级成员的生日,按顺序编制成表。每逢学生生日,寄上生日贺卡、小礼物,同时要求学生通过电话向家长表示慰问,必要时还可举行集体生日聚会。
  
  四、以“课改”的温馨课堂为背景,创建和谐的班级阵地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目的出发,“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同样,一个和谐班集体的课堂也应是“以人为本”的温馨课堂。“当前建设和谐校园,最关键的是要关注课堂,关爱弱势学生,避免课堂中的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真正落实教育公平。”浙江大学教授刘力如是说。营造温馨课堂的关键是教师应多关注弱势学生,让每一堂课都融爱于教,以爱为本,爱人以真,爱人以德,以爱心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当前弱势学生主要有三类:缺乏家庭温暖的“缺爱生”、家庭条件困难的“贫困生”、学习成绩落后的“学困生”。在课堂上,教师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例如,对于学困生,要打破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方式,丰富评价的内涵,构建符合学生个性发展规律的评价体系,多给他们一个善意的微笑,多给他们一个宽容的谅解,多给他们一个主动的招呼,多给他们一次发言的机会,多给他们一句温柔的话语……让他们心理上得到补偿,思想上得到关心,学习上得到帮助,行为上受到开导,生活上受到关爱,从而产生强烈的集体归属感和自尊心,努力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砺意志,重新塑造自我,为和谐班集体的构建增添健康的生命因子。
  
  五、以“课改”的交互平台为背景,创建和谐的班级功能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认识,交流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同样,新课改下的班集体,也应该是教师、学生、家长的交互平台。和谐的班集体,是一个优良的交互平台,在知识传递、对话交流、共同质疑、共同创造、相互理解、相互悦纳、相互回应、相互认同、相互评价、相互欣赏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成长,教师获得发展,家长获得提高。要达到以上目的,这一平台就应营造自主自由的氛围,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应畅通信息的渠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建立起平等的、多层面的、双向交流的模式。当前课程的综合化特别需要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各学科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育的延伸又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力求家校的教育力量合一,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平等参与、互相沟通的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提高。
  构建和谐的班集体既是一种治班理想,又是一种治班策略,同时也是一种治班的结果。我们要善于研究和探索,通过不同途径,把班集体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让学生在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中,享受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