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合作管理:一种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模式

作者:杨润珊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入,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也赋予了班级管理工作新的内涵。要使学生的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班级管理也应尝试新的突破。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引入合作学习实施合作管理,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思考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合作管理的参照标本
  
  在班级中,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必须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在管理中,使学生在班级内形成相互关心、互相合作的群体氛围,一直是我们多年来努力实现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尝试着改革和实验,但这些措施都只突出了知识的学习,并且把它作为首要着眼点,却忽视了教学活动的社会性。
  如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相互合作,使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成功机会?合作学习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它虽然也包括一定量的班级授课,但却赋予了班级管理新的内涵。在班级管理中使学生由部分参与向全体参与转变;由被动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从“班长”协助老师实行的一元化管理向管理主体多元化转变;从学生的单一性的知识学习活动向丰富多彩的多维度活动转变。
  
  二、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管理的多元主体
  
  教师之间的合作能使学生的成长实现学校内的最大发展。比如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合作、协同管理。每位教师及时交换每个学生的情况,包括学生对学习和活动的态度、兴趣、能力以及现有的学习水平、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从而准确地估计出学生最近可能的发展水平并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个体充分发展,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任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协同处理;有利于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合作和交往的机会,真正体现教学活动的社会性。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关注学生成长的不仅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想发挥管理的最大效能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师应把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和发展情况及时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并及时得到学生校外表现的信息。社会在学生的成长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如公共场所的环境建设;道德行为规范的制定与实施;限制或关停对学生的健康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诸如电子游艺场所等设施。
  学生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和管理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学生个体自评、小组自评、班级自评等评价方式,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实行小组联络代表轮流制,建立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同伴关系,在流动变化的小组之间建立起竞争和合作相统一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精神,实现有助于学习的班级氛围。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体制中提高自主能力,从而促进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发展。
  随着班级管理主体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班主任的工作实际上并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加艰巨复杂了。因为除了要照常做好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工作之外,班主任还要承担协调家长、任课教师、学生之间关系的任务。
  
  三、平等和谐——合作管理的力量之源
  
  现代教学论认为,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学生的发展不能被压抑,而应该张扬其个性,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一直以来,教师都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权威出现,其结果是弱化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这一明显对比的严重后果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具体表现为:教师过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数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身上,而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教师过多地强调了智育而忽视了德育等其他方面的教育。
  教师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爱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恰当地处理好自身扮演的“引导者”、“合作者”等多重身份角色,对每一个学生都寄予恰当的期望,真正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由发展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良好的教学应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每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入合作学习,把全班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组,使学生有了一种真正的团队意识,使他们无时无刻不觉得自己良好的表现是在为自己的团队争光,积极地投身于团队之间的竞赛。学生即使有与教师不同的观点,也敢于大胆质疑。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在合作中积极展开竞争的能力。
  
  四、学习小组——合作管理的基本建构
  
  融合了合作学习的新内涵的班级管理模式,如何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发挥出效能呢?笔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一是在新型的班级管理中,把合作学习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团队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2—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组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的学习小组有明显的优势,“组内异质”明确了互助合作需求,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展开以小组为单位的团队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借鉴废除“班长制”的管理方法,对于具有管理才能的人才,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理想和志向,建立一定的组织,组织一些志同道合者一起进行集体活动,在活动中炼就其领导才能。
  二是推选一名得力的小组联络代表是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的有力保障。小组联络代表起到粘合剂的作用,他既要负责协调本组的学习和活动,又要协调小组之间、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换。当然,为了提高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参与度,并有效地锻炼每一位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以后可由本团队内的成员轮流承担小组联络代表,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为小组争荣誉、从而也是为班级争荣誉的责任感。这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培养每一位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良好开端。
  三是合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提高学生团队内部的凝聚力。学习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应该加强内部成员的团队意识。在凝聚人心、提高效率方面,可以让每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集体为小组创作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响亮的团队口号,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凸显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四是要使每一位团队的成员尽可能地发挥出自己最大努力为班级为团队作贡献,必须要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当前在班级和团队中的位置,做到“知己知彼”。这就应该对每个团队、每个学生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排。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相同。这样既便于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能很好地使老师在恰当的时候给予积极和准确的评价。明确位置,明确责任,促使团队的每位成员将学习中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明确而又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和弥补,使班级管理真正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并达到教育的最佳管理效果。
  我们如何取得教育教学工作最大效果,将合作学习引入班级管理体制模式,这应该是一种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教有法,而无定法”,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只要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管理原则和方法,都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