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主题班会——德育工作的主阵地

作者:须雪忠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曾说过一句对我们颇有启发的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也就是说,才是德的基础,德是才的灵魂,二者密切联系。然而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各种传媒负面的影响,加之应试教育“智育至上”的功利现实,现在中学生的道德水平令人担忧,不少老师都感叹:“一届不如一届了。”那么,在当前形势下,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有效地落实德育,“以德帅才”呢?这些年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主题班会”已成了我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一谈我的具体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扬起理想的风帆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没有生活的理想,就没有理想的生活。”高一新生刚跨进高中大门时,往往满怀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憧憬和希冀,满怀着从高中迈向大学进而学有所成投身社会的志向和抱负,这正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好契机。因此,我所带的每届高一新生的第一次主题班会,都以“扬起理想的风帆”为主题。在班会上,我首先问三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德高?你到德高来干什么?你将把自己培养成怎样的人?”“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明确了高中学习的目标,坚定了实现目标和理想的信念,放松了一个暑假的心顿时收紧了,鼓足了干劲,为接下来的高中学习蓄足了气势。然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大的理想要从脚下开始。回答完三个问题后,我又通过汉代少年陈蕃的故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启发学生们要认真、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学好每一门知识,既要有宏大高远的长期目标,也要有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班会课结束时,我送给学生们一句哲人的话: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二、寸草当报三春晖
  
  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现在的很多学生从小养尊处优,备受父母宠爱,然而正如古语所说,宠子不孝,他们往往不懂得体谅父母养育之苦,学习上萎靡懈怠,不求上进;生活上却追求奢华,与人攀比。为了激发学生勤奋好学的原动力,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自觉性,结合我校所处孟郊故里的文化底蕴,我在所带的每个班级都要安排一堂名为“寸草当报三春晖”的孝心班会课。在这个主题班会课上,一开场是学生事先准备的哑剧小品《回家》,在演员诙谐、无声的表演中,同学们不知不觉被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回家场景感动了。接着我展示一幅漫画,由两个画面组成,之一是年迈的母亲抱着一颗沉重的大红心给孩子,寓意是“沉重的父母爱心”;之二是长大的儿子挺着胸背过脸把手一伸,还给母亲一颗小红心,寓意是“轻薄的子女孝心”。学生们对漫画自由发表看法,然后我做总结:天下父母之爱是最沉重也是最无私的,当你们静坐在条件优越的学堂里接受良好教育的时候,你们的父母可能还在外面奔波忙碌。父母们心系学堂,两鬓添霜,却无怨无悔,因为有你这个“家的希望”,在父母青春不再、容颜老去的时候正茁壮健康地成长。动物犹知“反哺”,我们怎能不知恩图报?!孩提时代我们曾凭兴趣读书,而如今已是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的青年学子,则当视天下兴亡为己任,报效桑梓为情怀,读书乃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再接着讲述真实案例:出生寒门的某同学很有志气,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对比现在的很多孩子,怪爸爸妈妈没本事,不能给自己一个优越的生活条件,人穷志更穷!然后请学生们算一算,父母培养自己成材付出的成本:从出生到大学毕业粗略估算一下,平均每年一万,到大学毕业要近二十万!——再穷苦家庭的父母也投入了不少钱到培养孩子上了,我们怎能狠心说他们无能?!在班会课的最后,通过一个“千万富翁家的穷孩子”的案例激发因家境富裕而充满优越感的官商子弟的学习动力。故事讲的是四川广安身家数千万元的残疾母亲冉敬芳为了让子女继承自己那种坚忍不拔、辛勤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和5个子女签订了不继承家庭财产协议。当讲到“为激励孩子从小自力更生,冉敬芳取消了子女的压岁钱,让子女大年初一上街替人擦皮鞋赚取寒假生活费”这一情节时,很多学生都羞愧地低下了头。主题班会结束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写下了这样的倡议:①回到家后,看一看父母操劳的手——看那曾经和我们的手一样年轻、滋润的手现在是什么样子。②从今天起,记下每一笔生活费用(担负起责任)——懂得理财,才能懂得理才。③每个双休日回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懂得生活,懂得学习。④成家立业后给辛勤的父母买一份保险——回报养育之恩。
  
  三、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这是千万年来中国读书人的使命。明末顾炎武一声振聋发聩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道出了那个时代的中华儿女重整破碎山河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历史价值。鸦片战争以来灾难深重的民族屈辱史更增添了我们爱国主义的厚重感。少年周恩来在奉天关东模范学堂时曾以一句“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达了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出生、成长,在应试的大环境中接受教育,只顾埋头于自己的“小我世界”,缺少的正是社会责任感、忧患意识、爱国心。因此从96年带班以来,我在每班都要安排一节以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的演讲《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为主题的班会课。在这节班会课上我慷慨激昂地朗读全文,唤醒自己,也唤醒学生;感动自己,也感动学生。当读到:“‘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是孟子的思想。禹是人,舜是人,我也是人!他们能做到的,我为什么不能呢?‘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这个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负责,天下哪有不兴盛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所以说,每个学生都应该把责任拉到自己身上来,而不是推出去。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六万人的会场竟没有一张废纸。全世界的报纸都登文惊叹:‘可怕的日本民族!’再看看我们集会后的场景:满地狼藉……那暴风雨中飘摇的草棚就是我们的国家,再穷再破也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要爱她!”时,学生们无不为之动容,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荣辱感涌动在每一位学生的血管里:“国家兴亡,我的责任!”
  
  四、活动中体验心灵的成长
  
  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德育还可以突破教室的限制,延伸到参观、旅游等活动中去,让学生投身于自然、社会、人文等情境受到浸濡、陶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寓教于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例如:带01届高一五班时,有过一次让我和学生都终生难忘的“秋游莫干山”活动——难忘夜宿山村小旅店学生们围坐在地铺上齐声动情吟唱到半夜的歌声;难忘晨露沾衣、荆棘载途的艰难攀登;难忘旭光台旭日喷薄而出的画意;难忘屋瘠头云山竹海的仙境;难忘塔山“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诗情……带99届高一四班时,有一次带领全班来到了位于我县三桥镇的家境贫寒的王慧琴同学家——这个还只是两间泥墙破瓦平房,线路已经老化,从未点过日光灯、放过电视却在后来培养了一位重点大学生的家。我们带去了生活用品,重新设置了电线线路,安装了日光灯,带回了49颗被深深震撼的心。带01届高二四班时,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全班到秋山聋哑学校,送去爱心和慰问,在参观和联欢活动后有着健康肌体、接受着良好教育的学生们带回的是残疾儿童身残志坚的不屈精神以及对健康生活的更多思考。在这些活动中,老师不需要说,学生就能体会很多,很多……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