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如何处理学生的不敬

作者:张晓燕




  在学校,学生对教师的“不敬”时有发生。包括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与老师动手。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更容易遭遇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小则会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本人造成不良的后果,大则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班主任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慎之又慎。
  
  1.事件发生时,宜冷不宜热
  
  当学生的“不敬”事件发生时,不激动、不发火,是不可思议的,但作为班主任必须顾及到自己的感情可能带来的后果,要以理智战胜感情,冷静处理。
  记得几年前,我刚接任一个初三班主任不久,开班会时,一位男生提出:班里的足球坏了,想拿班费再买一个。我正为班里的大部分男生不学习,只讲玩儿发愁,这下足球坏了,高兴还来不及,坚决不肯出班费买。学生说:“我们原来的班主任就给买,比你好!”我一听,还抬出原来的班主任压我,越发气愤。结果学生拍课桌,我拍讲台,大吵了起来,使得班会变成了班主任和学生吵架的战场。这件事在班中影响很不好,学生们都认为新班主任是个专制的人,对我敬而远之,工作很难开展。事后一段时间,我冷静下来细想,学生不爱学习有很多原因,踢足球并没错。于是,经与同学商量,我让他们自己出一半钱,班费出一半买来了新足球,但同时强调要保证学习。很奇怪,新足球买来后,这些男同学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因踢球继续下降,反而大有进步。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这件事未造成重大后果,但如果当时冷静处理,会节省很多时间,班级工作也能少走一些弯路。
  
  2.事情发生后,宜静不宜动
  
  一些班主任在“不敬”事件发生后,急于解决,或找学生家长告状,或到学校政教处寻求解决的办法。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在“不敬”事件发生后,大多数学生的心理会很敏感、很脆弱,此时如果再找家长和学校去刺激他,很容易产生更坏的结果。通过实践,我觉得,事件发生后,先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思考。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果自己能解决,就不要找学校、找家长。
  突发事件最能体现班主任的自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如果班主任动不动就找家长、找学校告状,学生就会反感,这样,班主任工作将无法开展。
  
  3.事件处理,宜深不宜浅
  
  学生很清楚应尊敬师长,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要发生学生对班主任的“不敬”事件,其背后必有隐情。我们在处理“不敬”事件时,应深入调查、了解,决不能敷衍了事。
  我曾教过一位名叫陈峰的同学,他母亲在他十岁时去世,留下他与双胞胎的姐姐。其父很快找了一位年轻的女人,在他与姐姐出面反对时,其父居然说宁可不要他们也要那个女人。此事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很大的创伤。此后,他家的“战争”连续不断。而陈峰每次“战争”后来上学都是满脸的阴郁,学习成绩就不用说了。当时我刚接班,不了解情况。发现他的不正常后,曾多次与其谈心。每次都是我自认为很有道理地指点,但没有一点成效。有一天,我上课时,发现他走神,就叫他回答问题,他站起来说:“我不会!”我说:“不会,怎么还理直气壮的?”他说:“谁让你叫我!”当时,我很生气,觉得平时对他那么关心,都是白费。但事后回想他的一连串表现,意识到他的“不敬”只是表象。于是当天中午放学后,我找他谈了近两个小时。我没有责备他的“不敬”,而是希望为他分忧,他把所有的委曲全说了出来。这一次谈话我完全是个听众,但效果出奇的好,他好像通过这次谈话卸下了一个包袱。后来的陈峰每次遇事都会主动找我说说,人清爽了,学习成绩也上去了。新年时他在给我的一封信中写道:“老师,对不起!那天上课我不该顶撞您。请您原谅!”
  
  4.处理态度,宜真不宜假
  
  有时,“不敬”事件发生后,班主任怕把事件扩大,伪装自己的情感,不能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不敬”事件或多或少都会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留下阴影,如果不真心实意地去解决问题,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伤害。
  当“不敬”事件已经发生时,作为教师应放下架子和面子,用真诚的态度去检讨自己的缺点、错误。如果学生的“不敬”是因教师的原因而起,应勇于承担责任;如果主要原因在学生,我们也要有宽宏的气量,努力寻找出适合教育他的方法。
  
  5.处理尺度,宜宽不宜严
  
  因为,“不敬”是针对我们教师的,是教师受到伤害,所以,处理“不敬”时应把握好尺度——宜宽不宜严。宽容策略的提出,不是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而是必须更加严格;不是降低了班主任的工作要求,而是提高了标准。我们的所作所为最终都是以教育为目的,如果通过一件事、一句话、一个眼神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们受一点委曲也是值得的。
  其实,班主任处理“不敬”的最好办法是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为避免“不敬”事件的发生,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加强自身修养,赢得学生的尊敬。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性,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如果教师很有威信的话,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留下痕迹。”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着深刻而久远的影响。所以,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严于律己,积极进取,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个性、才能、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的修养是: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公正廉明,平等相待;业务精熟,知识广博;热爱学生,真情投入;有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修养;有高度的语言修养;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多才多艺,观念紧跟时代发展。教师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修养,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
  二是加强扎实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班主任开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对学生的了解。有经验的班主任,在新接班时会很快通过家访、谈心、观察等方式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及社会背景;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等。这种了解不是为了抓学生的短处,而是为了对他的教育更有针对性。这样就可以避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因方法不得当引起学生的“不敬”。
  班主任还应勤与学生交流。首先,勤交流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防患于未然。其次,勤交流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了解,增进感情。交流的态度要诚恳;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交流的时间、地点可以不受限制。
  三是树立良好的班风。“入鲍鱼之肆,久闻不知其臭”。可见环境对人的成长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学生对教师“不敬”的发生与班级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自身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平等相待的工作作风、风趣幽默的言谈举止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积极的个体行为,像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成为榜样行为,从而形成健康、良好、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四是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的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对家长的批评也经常会“不敬”。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时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教育的责任赋予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力,但也不能滥用。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自身。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行为。在批评中班主任应指出学生行为上的错误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教给改正错误的方法,而决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对常犯错误的同学,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其次,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再使用。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这样既容易使学生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这需要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力,还要有一颗爱心。
  四是批评学生要讲艺术,处罚学生要把握好尺度。学生对教师的“不敬”往往发生在遭到批评或受到处罚时。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不喜欢别人的管教。他们在家庭中是中心,对家长的批评也经常会“不敬”。因此,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讲艺术。首先,批评时对事不对人,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每个人一生都会犯许多错误,尤其是成长时期的青少年。教育的责任赋予了班主任批评学生的权利。我们不能放弃这一权力,但也不能滥用。班主任批评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自身。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改正行为。在批评中班主任应指出学生行为上的错误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教给改正错误的方法,而决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尤其是对常犯错误的同学,更需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其次,不妨把批评的语言先“包装”一下再使用。班主任可以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去批评学生,这样既容易使学生接受,又达到了批评的效果。这需要班主任不仅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力,还要有一颗爱心。
  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尝试,我后来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很少发生学生的“不敬”事件。我想,如果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都能用心把这些做好的话,那么,学生会对班主任产生由衷的尊敬,“不敬”事件会越来越少,甚至不会发生。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