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外重者而内拙

作者:许 鹏




  睿智的庄子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个博弈者用瓦盆做赌注,他的技艺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拿黄金做赌注,则大失水准。庄子对此的定义是“外重者内拙”。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引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抖动得越厉害,线越不容易引入。由于期望过高而做事过度用力和意念过于集中,反而将平素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搞砸了,现代医学上称之为“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像太想纫好针的手会发抖,太想踢进球的腿会发抖,太想考好试的心会发抖。华伦达原本有着一双在钢索上如履平地的脚,但是,过分求胜之心硬是使他的双脚失去了平衡……那著名的“华伦达心态”以华伦达的失足殒命而被赋予了一种沉重的内涵。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我们遇到有胜负的比赛时,往往我们最先想到的是如何去取胜,如果轻而易举能获胜那当然是没有问题,但是事实往往是你越是想要打败对方,越是焦急,对方越是不可轻视的人,结果反而是你自己被打败了,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当一个射手为乐趣而射击的时候,他的技能发挥得很好,当他为铜牌射击的时候,他已经很紧张了;如果他为金牌射击,他就变成了瞎子。他的技能并没有改变,但奖赏把他分裂了,对胜负或结果的过多关注,分散了他的注意力,造成了他思想的过度焦虑,他的心理方面影响到精神方面,从而影响到动作的发挥。
  一般情况下,当出现“目的颤抖”时,我们需要努力做到放松自己的心态,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或可以使自己心情放松的事情上,吃你喜欢的东西或者听一会儿你喜欢的音乐,做做运动也不错。注意力转移,“目的颤抖”就不会那么强烈了。因为即使心理素质再好的人过于关注某一件事时,也会出现“目的颤抖”现象。但是如果这种现象非常严重以至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甚至命运前途时,我们就不得不去重视它,得想办法去克服它。
  由此想到我们在学习中,包括考试中所出现的紧张心理,不正是这种心理现象的表现吗?先说考试中的紧张,有的同学会表现为手发抖,拿物不稳,或出虚汗等,有的是紧张焦虑引起的头痛等症状。这些无非是对考试本身过于看重,对于考试结果过于看重引起的。记得我有一个学生,她是个复读生,学习很好,每次考试都在班级的前五名,甚至考过班级第一,在整个年级中的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但到高考时就紧张,第一次高考成绩不理想,可以上个专科学校,觉得不甘心,继续复读,第二年,因为高考时的紧张,结果比第一年考的还差,勉强上了专科线,只好走了个很热门的中专。
  因此,当你越关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越想学好,期望学习效率越高时,反而可能效率低,甚至一个字也看不进去,这时就要换一种心情,去转移注意力,放松一下。
  人生岂能无目的?然而,目的本是引领着你前行的,如果将目的做成沙袋捆缚在身上,每前进一步,巨大的牵累与莫名的恐惧就越羁绊你的手脚,如此,你将如何去约见那个成功的自我?
  “目的颤抖”是因为心在颤抖。太在乎了,太看重了,其结果是恐惧蛀蚀了勇敢,失败吞噬了成功。
  “大体则有,具体则无”,把目光放得远一些,让生命恬淡成一泓波澜不惊的湖水,告诉自己: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
  
  (本文无地址,请作者速告知)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