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由坐姿谈“以人为本”

作者:钱永飞




  一天上午,在做一道“在语文书上画出有关句子”的练习时,不经意间发现,许多孩子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趴在桌子上读书,找句子。正想说“请小朋友们坐下来”时,脑子里却忽地闪现出“以人为本”四个字,我便不再作声,任由孩子们保持各自随意的姿势,唯一要求的是大家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该做的事情上。
  这样的情形,如果碰上领导考评,一定会得到这样的评语:“该班学生课堂纪律不甚理想,没有端正的坐姿”云云;谨守传统的同行也会作此推测:这样的班风班纪,一定影响教学,考试成绩不会理想。
  常常能够听见这样的话,几乎都是以人之外的东西(如纪律、考分)为评价的依据,眼中根本就没有“孩子”这两个字。
  现在“以人为本”似乎成了时髦词,谁都能在文章里、言谈中讲上一大通。然而说多少理论,讲多少漂亮话终究枉然!我对“以人为本”的教育的理解非常简单:能够时时刻刻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教育,就可谓“以人为本”。自然,关于“孩子的角度”人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最恰当的“角度”,应该是既考虑孩子现在的年龄特点,又能为他的一生发展着想。
  譬如说到坐姿的问题,对低年级儿童提出“正襟危坐40分钟”的要求,就是很不“人文”的。无论是从身体的发育,还是从心理品质(如有意控制)发展等方面来讲,这一要求都与儿童的年龄特点很不相符。老师们开会、听课时尚且千姿百态,何况小小的孩子呢?
  此外,我之所以默许孩子有这样自由的姿态,还有其他缘由:我们学校的课桌凳,全校通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是差不多高度的课桌凳,许多小孩子坐着时双脚是腾空的,尤以一年级为甚。凳子和桌子之间的高度比例,让四五年级的孩子坐最适宜,而低年级孩子坐着书写时,难免有“够不着”的感觉,尤其是那些个子偏矮的孩子。于是他们就自然而然地站了起来——情理之中的事情,就不应该制止。(当然最理想的应该是:学校为不同年级添置高度不一的课桌椅。)
  而今天又为什么哗啦啦站起来一大片呢?哦,原来是寒流初降,大家忽然穿上了臃肿的羽绒服,体积更大,手要接触到书本就更不容易,所以难怪……我便不怪啦。
  就这样,善解人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时刻为孩子着想,我们就不会成为一个工具似的、符号似的老师。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