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现代师爱:多变中的恒久内涵
作者:张周凯
师爱的前提是无私与公平
师爱如阳光雨露,阳光对于禾苗的普照,雨露对于禾苗的滋润是无私的、公平的。可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教育环境下,师爱的无私与公平也在经受着考验。
社会环境的变化,可能让师爱的无私与公平失去平衡。当前独生子女在学生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空前高涨,一些家长寻思让孩子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照,于是施展招数,托人情拉关系,请客送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师成了家长眼中可以利用的资源,以一种成本的付出获取对孩子的利益回报。对于家长的苦心,我们应该理解,对于家长的做法我们却不赞同。但是在这种新的环境下,老师如何保持对所有受教育者的无私与公平的爱,也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重要的道德课题。如果教师因为受到个别家长的特别关照,就对个别学生特别关照,这种爱就染上了铜臭的色彩。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如果我们的受教育者感受到了教师在施教上的这种区别,那么对学生、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是深重的。
名利的诱惑,也可能让师爱的无私与公平失去平衡。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虽然我们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高考、中考所带来的升学压力仍然丝毫不曾减轻。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学习成绩好、有升学潜力的学生身上,目标定位、个别谈话、重点辅导、百般关照,而学习成绩差不在预期升学人员之列的,只好放任自流,自生自长。教师的教育一旦带有功利目的,教育的无私与公平就要大打折扣了。
师爱的无私与公平强调教师不要将自己的付出、自己对学生的服务商业化,求得家长和学生的利益回报,师爱的无私与公平更强调老师把对学生的关爱延伸到整体学生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整个民族的发展这样的空间平台。
师爱的动力是理智与责任
师爱不是建立在自发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将这种责任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面向全体学生。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些都赋予了教师崇高的使命。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有爱国心、同情心、上进心的身心健康的人,这是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教师对学生的爱,无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它都是为这个教育目标服务的。
师爱不同于父爱、母爱,师爱一方面要贴近父爱、母爱,与学生建立一种亲情;另一方面,师爱又要超越父爱、母爱,它是建立在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基础上的,它要比父爱、母爱更宽广、更博大,更具备理智和责任感。这种理智与责任感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师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长相、特长、个性、学习成绩、品质等闪光的地方吸引老师的注意,赢得老师的喜欢,使老师在情感上自然地关注、偏爱这些学生。另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表现平平不能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甚至有一些学生的思想、行为与老师的要求格格不入,引起老师的反感,这时候理智和责任提醒教师,教师对学生的爱并非总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它需要老师自觉地去培养,特别是自觉地去培养对那些表现平平或表现不合要求的学生的爱,让师爱浸润学生干渴的心灵,架起学生心灵的彩虹。在教育过程中,有时候会遇到一些特别调皮的学生,老师耗费心血,精力太多集中在几个调皮生身上,让老师身心疲惫,于是有时候老师选择了放弃,放任学生违纪,再以处分、转学、退学的方式将调皮学生划出自己的责任范围,乐得暂时的轻松。这样的做法放弃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基本的职责,是违背师德,为师爱所不屑的。
让师爱担负起理智与责任,就不要让爱成为学生成长的牢笼,让爱变成学生心灵的伤痛。没有哪一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没有哪一位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学好,问题在于老师的方法能不能让学生接受,达到老师所期望的积极的效果,而不至于好心办坏事。所以教师应该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学生,从学生的实际着想,从学生的心理感受着想,克服简单、粗暴,防止训斥、挖苦、讽刺,让学生在一个师生和谐相处的环境中挥洒自尊与自信。
教师作为平凡的工作者,在生活中难免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师爱的理智与责任要求我们防止把生活中负面、消极的情绪带到教育活动中,这样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消极的。无论如何,当我们面对学生,就要有饱满的热情,全心地投入。
师爱的方式是激励与宽容
期待能让被期待者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激励与期待是学生成长的动力,适时的可行的目标,榜样的力量,中肯的评价,适时的褒奖,必要的安慰等都会产生激励的效果,有时教师鼓励的眼神,会心的微笑都会激发学生前行的信心。 对学生充满积极的期待,无论学生现在是怎样的状况,有怎样的表现,只要相信学生会进步,给学生设置一级高一级的可以跨越的门槛,只要有耐心,有诚心,就一定会收获学生健康成长的喜悦。
教师只有爱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但爱不是迁就,不是放纵。规章制度、规范准则是对学生的约束,老师的警示、不时的叮嘱、善意的规劝、适当的惩罚都是对学生的约束。约束学生也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一方面对于学生成长中的错误不要小题大做,过于苛刻;另一方面对于学生过去所犯的错误不要念念不忘。有时候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的错误罗列,学生现在犯了什么错误,要把以前的错误摆出来集中算账。其实后面的错误只要不是前面错误的继续或重演,老师就没有必要把前面所犯的错误再提出来曝光,教育的功能主要在于预防,在于着眼于未来。学生犯了错,通过教育,类似的错误不再犯了,就是一种教育的成功,就应该承认学生在这方面的进步。宽容地看待学生的缺点,不要对学生要求得太苛刻,善于发现学生好的方面、优秀的方面,适时地肯定学生的长处,学生会在教师的认同中找到走向成功的自信。
师爱是无私与公平的化身。师爱担负着理智与责任,师爱饱含着激励与期待,温暖胜于严寒。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师爱胜过冷若冰霜、枯燥空洞的说教。教师的激励与宽容胜过苛刻的要求、严厉的惩罚。师爱是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有爱才有教育,有爱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播撒师爱在学生的心灵中,就会生长出对家庭的爱、对社会的爱、对国家的爱,这是爱的延伸,这是爱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