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高中主题班会应把握四原则

作者:赵建华




  一堂好的班会,就是班级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起“纠偏反正”的作用;一堂好的班会,就是班级的“十六大”,可以起鼓舞士气的作用。我认为高中主题班会应把握这样四条原则:实事求是、雪中送炭、趁热打铁、锦上添花。把握好这四条原则,班会课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学生就会喜欢班会课。
  
  实事求是
  
  班会课最忌讳假大空,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讲台上说着一些自己都还没有弄清楚的大道理,所举事例与学生的实际相差甚远,或者,面对高中学生讲一些妇孺皆知的“道理”,真正触及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了,却是“该细说处偏不细说”,于是,学生便“你不说我还清楚,你一说我反倒糊涂”,这样的班会课当然没有效果了。班会课要受学生欢迎,班主任必须考虑学生的思想实际,必须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最好结合自己的理解感受来进行。例如,我为学生上“有志者事竟成”的主题班会,考虑到学生刚刚学过《游褒禅山记》,我是这样切入话题的:现在我们说“有志者事竟成”,但一千年前的王安石就已辩证地指出:光“有志”是不行的,还得有“力”,有“外物”的帮助。现在看来,“有志”“有力”“有外物”还不行,还得有机遇。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同学们拥有“志向”、拥有条件、拥有机遇,唯一缺少的就是“力”,这个“力”可不是“力量”的“力”,而是“知识”!这样的班会方式学生容易接受从而受到教育。
  
  雪中送炭
  
  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的智情意行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学习困难时,成绩不好时,情绪低落时,压力较大时,都希望有人能理解他们。这时,班主任就是他们最大的精神支持者,班主任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从中发现班级中存在的共性的问题和需要,把共性的问题作为班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教育。在班级管理经验中,有一句话是“抓两头,带中间”,按照新时期的育人观,这种管理思路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存在,而大多数学生的精神状态又恰恰是班风的基本反映。所以,要给“两头”“送炭”,更要给中间“送炭”。更多关注“中间”,让“中间”活跃起来,整个班级的气氛就活跃了,而活跃的气氛就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推动班风、推动教学进度。
  
  趁热打铁
  
  教育学生要抓住有利的时机。抓准了时机,几句话就可能让学生信心大增。班会课就要借一个势头,这个势头,就是班主任已经和部分学生交流得差不多的时机,借此把学生爱犯的毛病治一治。粗心,是学生的普遍恶习,我多次强调,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本学期一次诊断考试,班上出现了一件事情,同一道数学题,有两位同学的结果一样,但一位同学步骤简略,书写潦草,另一位同学的步骤详细,书写工整,结果,第一位同学得了4分,第二位同学得了满分,相差10分。以此为例,我开了以“全心全意为阅卷者服务”的主题班会,从阅卷时间到阅卷者的普遍心理对学生进行答卷教育。假如你是一个阅卷者,你喜欢评阅什么样的试卷,你会怎样判分,换位思考后同学们发现,一门课至少有几分取决于答题者的态度。那么,高考全部考下来,决定于答题者的态度的分数还是相当可观的。这样一比较,学生自然对自己的粗心要进行反省,主题班会的目的也就在学生的反省中达到了。
  
  锦上添花
  
  有时候,我们在学生做得很好的情况下,也忘不了找一些不足和缺点,以示自己比学生看得高,或者怕学生骄傲自满舍不得“添花”。仔细想一下,世间哪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十全十美的人物呢!所以在班会课上给学生的表现“添花”,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
  通常我们说,干工作要少琢磨人、多琢磨事。但是,我认为当教师则不同,既要琢磨事,更要琢磨人,多琢磨学生的性格、爱好、不足,并想出好的教育办法。做班级工作,特别是高中班级工作,应该有妈妈的心,决不可有婆婆的嘴。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但不是随意的;是细致入微的,但不是婆婆妈妈的,班会应该是情感和理智的统一。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