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超女”现象对班级管理的启示

作者:李昌明




  去年的“超女”余热仍威,今年的“超女”又已火爆登场。“超级女声”以其对大众生活无孔不入的渗透,构成了中国电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超女”从大众音乐秀到一种社会现象,引起了学术界、传媒界、商界、教育界等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由于“超级女声”主要面对广大年轻人,所以“超女”是否影响未成年人的教育也是社会各界争论的热点之一。四川某媒体就曾报道过“万人逃学报名参加超女”。不管类似的报道是否有夸大之嫌,作为一种能在全国甚至更广泛范围迅速传播,并最终演化成一场青春期文化尘暴的社会现象,“超女”值得我们广大教育者,特别是班主任去研究、去反思。“超女”现象对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启示应该是多方面的,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治班新理念,扮好“亲民”新角色
  
  仔细研究“超女”的成功之处,不难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平等民主。“超女”用数百万张手机选票制造的“海选”模式,一举改变了由专家、精英等评委决定歌手命运的央视模式。这种让观众平等参与,自己做主的投票模式,让参与者从内心深处感到作为主人的骄傲和被人尊重的快乐,这种平等参与、平等对话,构筑了文化民主的盛大景观,从这个角度看,“超女”的意义已经溢出娱乐范畴,成为中国民众社会参与激情的写照,并将在更大的社会领域产生回响。
  2.真实互动。时下,排行榜作假、歌手“假唱”、晚会录播等让观众遭受蒙骗之苦,但“超女”的真实互动无疑满足了观众对文化艺术、娱乐活动的正当诉求。平常的姿色、走调的歌唱、粗陋的表演、笨拙的对白,人们对这些反智性事物已经视而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因亲自参与偶像制造而产生的巨大快感,这种真实互动使参与者有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释然。
  3.亲民作风。“超级女声”是一档以音乐选秀为外壳的娱乐性节目,只要喜爱唱歌的女性,不分唱法、不论外形、不问地区,均可参加,它倡导的是一种“全民快乐”的娱乐方式。无门槛的海选、参赛歌手的原生态、直播的实况打造了“亲民”特色,评选的透明化,最大限度的网络互动又构筑了全民参与的“亲民”景观。
  对照“超女”的成功之处,不难发现我们不少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失的理念。我们有的班主任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扮演知识垄断者和管理指挥者的角色,被学生讽喻为“铁面杀手”、“冷酷警察”,整天板着脸,试图用师道尊严维护自己的“权威”。面对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信息的迅捷传播,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多元价值观的彼此冲突,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组织者和指导者的班主任,我们不能再盲目自我崇拜,因为学生知道的东西不一定比我们老师少,我们不能再自封为“知识权威”。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和生存方式空前改变,前所未闻的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对新科技、新知识、新信息的掌握能力以及对新环境、新生活、新变化的适应能力,都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传统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无法适应现实的挑战,不断学习正逐步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教师的真正职业应该是学习,而不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我们老师要放下架子,热爱、尊重、宽容、欣赏我们的学生,和学生共进步,共成长,我们的“心”必须永远年轻,我们的“思想”必须永远超前。我们要知道什么是fans,要学会和学生一起“疯狂”,要会和学生一起chat,要和学生一起fashion,如果还是传统的“婆婆嘴,妈妈心”,那么我们将沦为时代的弃儿。我们必须学会用思想引领学生的行为,真正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民主治班、平等待人、关爱学生,多给学生创设主动求知、自我发展、合作学习、网上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活动为载体,多给学生搭建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平台。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我们老师关爱学生,学生也就会尊重老师,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这样才能获得师生发展的“双赢”。
  
  二、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生态,丰富学生精神生活
  
  青少年需要的文化生活和文化产品是多样化的,而目前我国文化生态不均衡,特别是学生整天只为“分数”奔忙,精神生活呈现出“荒漠化”的特点,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超级女声”的出现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但无论如何,“超级女声”只是一档电视节目,它不可能肩负起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使命。我们班主任要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符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符合学生实情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生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主体突出,体现时代性、科学性、激励性、实效性。我们可以采用社会调查、演讲比赛、舞台表演、文艺沙龙、研讨会、辩论赛、观看影视录像等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和感悟,去发展个性、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存荣弃耻,去接受先进文化和高尚情操的熏陶,把先进文化和高尚情操熔铸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去。
  
  三、加强心理疏导,弘扬主流价值取向
  
  “超级女声”在给青少年带来欢乐和快慰的同时,也让部分青少年产生“一夜成名、一唱成名”的心理。不少学生心浮气躁,不愿付出艰辛努力,又渴望成名、成家,梦想一夜之间成为“明星”,成为“富翁”。对学生这种不健康心理,我们班主任要适时点拨引导。事实上,艰苦奋斗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必由之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说过:“古今中外,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踏实地,艰苦攀登的结果。”中华民族飞天第一人杨利伟说:“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除了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体素质,还必须掌握深奥的相关知识,接受一系列严格的特殊训练,这些特殊的训练代表着艰难的极限。”学生想成名成家、追求成功没有错,关键是要教育学生具有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坚韧斗志,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忘我奉献、不懈追求的坚强毅力,埋头苦干、勤勤恳恳的务实作风。付出才有回报,天道酬勤是真谛。
  “超级女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和学生分享快乐、交流心得的机会,搭建了和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生活中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教育时机很多,还可能出现“超级男生”、“超级童声”、“国家女声”。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用心去洞明世事,用心去感受生活,抓住每一个教育机会。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