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班主任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作者:李 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但同时,许多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十一五”建设之初,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及时准确地提出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是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班主任理所当然成为这主阵地中的急先锋,所以班主任要旗帜鲜明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弘扬践行,下面几点可供参考。
  
  一、以荣辱观为标准进行文化建设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相当多的学校存在着一种落后的观念,“学习成绩好就一切都是好的,考上重点大学才能成为人才”。著名华裔科学家丘成桐对此发表意见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高是一种可怕的自我麻醉,中国许多名牌大学的学生质量无法跟其他国家相比,无论广度还是深度,更不用说创造性了。众所周知,我们的基础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班主任率先垂范,改变观念,带领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班主任要切实改变单纯以分数来评判学生的旧观念,而是以荣辱观为标准来衡量评价一个学生。班主任要善于寻找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让学生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学习更加用心,最终让绝大多数学生形成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利用班级文化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
  
  班级亦是一种文化现象,教室墙壁的布置、标语口号的拟定、桌椅的摆放、环境卫生等都是班级文化的组成部分。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讲的就是环境的重要性。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性格的好坏,完全决定于环境与教育。”一个文明、整洁、优美的环境,无疑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墙壁说话”。所以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来彰显社会主义荣辱观。
  班主任可以利用黑板报弘扬那些前仆后继、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如“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等等。何以为荣,何以为耻,正是在无数古圣先贤的实践中得以树立和传承。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无数的先进人物和英雄模范,如黄继光、雷锋、张海迪、牛玉儒等都可作为宣传、学习的对象。
  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墙壁上的标语口号和学习园地来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目之所击,均是匡正其言行的观念和准则。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恶丑,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
  
  三、利用班会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
  
  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是德育建设的主阵地,充分有效利用班会课来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失为良计佳策。
  班会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主题尽可能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进行。其中,案例分析法和传统文化经典解读法是比较适用和有效的。在案例分析中,可以拿社会上或网上的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是非、美丑、善恶、爱憎在润物无声中得以辨别与判断,从而既教育了学生又弘扬了真善美等传统美德。在传统文化经典解读中,不妨先选取儒家思想,从孝敬、仁德、人格等几个方面来教化规范学生的品德与人格。用《论语》等古代文化经典当作塑造学生健康高尚人格的教科书,使这些精神食粮既成为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依据又成为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载体。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