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学生“负性情绪”的消除

作者:张绪金




  朱元璋酷爱钓鱼,一日,与才子谢缙垂钓于御花园。谢缙连钓数条,可他的浮漂却纹丝不动。他心想,皇帝怎能不如一个臣子呢?若徒手回宫,岂不遭笑话?于是,很不高兴,面带怒色。谢缙见此情景,笑着对他说:“启奏万岁,那小鱼儿是个非常机灵、识礼的小东西。”朱元璋一时不得其解,谢缙略加思索,吟诗一首:“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一听此诗,朱元璋转怒为喜,便和谢缙打道回宫了。
  面对皇上的愠怒,谢缙善于揣度对方的心理,巧于言辞,善解人意。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消除人的“负性情绪”,是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的手段。
  所谓“负性情绪”,是指人在心理上所表现出的焦虑、紧张、抑郁、沮丧、悲伤、恐惧、嫉妒、愤怒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每个人都会有,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处理负面情绪。如,有的学生一听老师点他回答问题,就感到心慌;有时,老师让某个学生把考过的试卷带回让家长签字,学生就会焦虑不安;有的学生一听某个同学说他的不是就恼火,想揍人;有的学生勤奋好学,但成绩总赶不上某个同学,就心生嫉妒,等等。这些“负性情绪”如果超过学生自身所能调解的范围,就可能与其他内外因素交织在一起,引发多种疾病,从而影响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和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负性情绪”呢?下面我简单介绍几个我认为有效的方法。
  情感释放法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焦虑、抑郁、沮丧、悲伤之情长期积郁于心,长久得不到释放,它迟早会聚集成一颗“定时炸弹”,在某个时候给人以沉重的打击。如果学生遇到想不通的烦心事,教师可让他们找要好的朋友或可以信赖的亲友倾诉,或者,偷偷地躲在某个地方痛哭一场,一吐为快。这样,可将久积于心的压抑之情排泄出来。
  注意力转移法当一个学生处在愤怒或忧伤的情境中,头脑中会产生强烈的兴奋灶。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暂时离开这个环境,通过做别的事寻找一些“新刺激”,比如去打球、绘画、听音乐、下棋、玩游戏等,让新的兴奋冲淡或抵消原有的“负性情绪”。
  心理暗示法这是一种心理疗法,它能稳定情绪,改善心境和行为。当学生遇到烦恼时,教师可教给学生自我暗示的方法,比如:“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才有滋味”,“谁想收获欢乐,那就得播种泪水”,“冬天都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一切都将过去”,“知足者长乐”等等。这样,学生的心情就会产生轻松感,发热的头脑就会冷静下来。
  自嘲自解法学生在心理上酿成痛苦之后,如果能自我嘲弄自己的不足、愚昧无知,甚至狼狈相,不仅不会贬低自己,反而还会缓解自己的情绪,分散自己的精神压力。教师可教学生这样来想:“我怎么又多愁善感起来了,像个‘林黛玉’,你看别人多开朗,多快活”,“这几道题都做错了,都怪我粗心,如果我细心点,还不是和他考得一样好”等等。如此教学生多看看别人的长处,再想想自己的短处,学生就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