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让学生轻松改过

作者:于丽萍




  我当过多年班主任,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发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过错时,总是按捺不住心头的火气,想发脾气,有时几乎到了要动手的地步。弄得师生之间很尴尬,甚至十分紧张,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自己也不舒畅。
  后来,著名演说家海因兹·雷曼麦的话提醒了我:“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经过实践,效果确实不错。
  幽默,是一贴兴奋剂,是一滴润滑油,有了它,可以增添欢乐情趣,融洽人际关系,还可让学生在笑声中改掉不良习气。
  
  装点糊涂
  
  郑板桥有句名言:“难得糊涂”。当学生有不良举动时,无需急躁动怒,可以佯装糊涂,通过幽默的语言使之顿悟,促其改正。一次,生物课上讲到“鸡”时,有学生在下面学鸡叫,课堂秩序顿时乱了起来。我在烦躁的瞬间,立即镇定了下来,连忙看了看自己的手表,说:“唉,我这手表误事!没想到,现在已是凌晨。不过,公鸡报晓只是一种本能,不一定准确。”学生们在笑过之后,正襟危坐,教学秩序顿时恢复了正常。
  
  来点诙谐
  
  有的学生行为偏差,并非不懂得这样做是不对的,往往是自控能力差或是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而引起的。如果能用一两句诙谐的俏皮话说说,效果将会更好。一次,晚自修轮到我值班,看到一个学生把鞋脱下来,脚竟跷到人家椅背上。我没有叫他把鞋穿上,而是轻声轻气地跟他嘀咕了几句,他禁不住“扑哧”一笑,很快把鞋穿上了。我跟他说的是:“请不要把鞋子里的‘内容’拿出来!”
  
  提个醒儿
  
  有的学生比较“健忘”,事情做错了还不觉得,这时只要有人提醒一下,就会立即纠正。比如在做眼保健操时有学生不认真,一边做一边讲话看书做作业。我没有急于批评他们,而是给他们提了个醒儿:“现在该做的是眼保健操,不是嘴保健操!请个别同学不要雨天浇水——假积极,这时候看书做作业。”经过这风趣的语言提示,再辅之以行间巡视,不良行为很快就得到了纠正。
  
  打个耳语
  
  一次,我看见几个小朋友正抱着一棵小树苗拼命地摇晃。我什么也没说,只是上前将耳朵贴到树干上。孩子很好奇,问我听到了什么。我用略带感伤的语气说:“我听见小树哭了。你们把他的命根快要弄断了。”孩子们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这群孩子自觉地浇灌小树,成了小树忠实的守护者。
  报个新发现
  
  上课时,有个学生趴在桌上打瞌睡。我把讲的课文停下,说:“昨天《参考消息》登了一条新闻,一个女人打了一个男人,原因是在她讲话时,这个男人打瞌睡。”全班先是一惊,接着哄堂大笑,打盹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振作起来。没有一句批评指责的话语,却使课堂气氛得到了调节,也算“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换个说法
  
  在班级里,有个别学生偷偷地学着抽烟。我没有例举抽烟有多少条多少条罪状,而是说抽烟有两大“好处”:一是能引起咳嗽,夜晚能把小偷吓跑;二是长期抽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时能节省布料。这么一席正话反说,引得学生们哑然失笑,在笑声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抽烟的害处。同样的意思,换个说法,任何人都会乐意接受。
  我们在教育学生时,如果能来点幽默,不仅不会让学生感到别人在教育他们,而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使学生心灵受到撞击,得到启示,从而改掉不良举止。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