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班会活动须讲究“四性”

作者:徐 骏




  班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从认识角度讲,大多数班主任都能理解它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班主任把它作为班级学习及纪律情况的小结,表扬先进、指出问题的“说教课”;有的班主任开展班会课是“临阵磨枪”,草率应付,从而使班队活动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还有的班队活动课成了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的文化课。本人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开展好班队活动,必须讲究“四性”。
  
  一、活动开始要讲究目的性。开展班会活动课和其他文化课一样,一是要制定好计划。作为班主任应对常规教育工作与开展有意义的班会活动全盘考虑,做到心中有底,工作有序。一般上半年开展植树造林、美化校园、绿化祖国;学雷锋做好事;保护环境;感恩父母;爱科学、学科学、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下半年通常开展学规范、知规范、行规范、守规范;讲文明、有理想、知法制、保安全;爱老敬老、尊敬老师、爱我中华、助人为乐等活动。与此同时,还要从学校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班级的优势和特长、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制定全面的班会课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内容、有方式、有时间。二是要明确目的。班会的目的意义,寄寓在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自编自导、自娱自乐、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我在组织学生参观竺可桢故居,参加学校纪念竺可桢诞辰116周年大会,读一本《物候学》或《一代宗师竺可桢》,出一期《竺可桢事迹》班刊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次“学竺师竺”主题班会。目的是使学生懂得竺可桢一生辉煌和受到后人的敬仰都离不开少年时期的远大理想,我们应当像先辈一样,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立志做祖国的栋梁。
  
  二、活动内容要讲究教育性。育人重在育心,教育学生重在思想转化。要使班会教育收到切实效果,必须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在意识,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变学生被动受教育为主动受教育。如在一次“建父母档案,倡传统美德”班会前,我要求每一位学生,利用一周时间,调查并整理父母的生平,并据此给自己的父母制定一份完整详实的档案,形式不限,但时间、地点、事件必须交代清楚。第二周班会期间在全班公开展览,并开展“最理解父母的同学”、“最孝顺父母的同学”、“最尊敬老人的同学”评比活动。从而使学生懂得尊敬父母、理解父母是青少年应有的品德。此后,许多学生在家里变得彬彬有礼,主动跟父母聊天,嘘寒问暖,抢着干家务,在节日里不忘向父母发个祝福短信,寄张贺卡,送支鲜花。在此基础上我趁热打铁,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强化学生们对老师的敬重之情,我开展了“帮老师管理一天班级”、“帮老师处理一件自己的事情”等活动,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和教育工作的意义。为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美德,我倡议开展了“我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写传记”的活动。通过走访调查,搜集写作素材,增强了他们对老年人的理解和尊敬,懂得了每一个人,即使是平平凡凡的一个人,他的一生也会有很多闪光点。由于形式新颖,方法灵活,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欢迎,活动效果也立竿见影。
  
  三、活动过程要讲究参与性。课堂教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班会活动则更应体现这一点。班会活动应是学生唱“主角”,让学生自己讨论计划、选择形式、组织实施、小结讲评,班主任以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加活动。当然作为班主任要指导学生讨论如何制订方案,指导学生做资料、道具、场地的准备工作,活动前提醒主持人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活动中适时鼓励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任务。班会活动的开展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体系、情感体验和心理特点。要面向全体学生,竭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轮流当主角,做主持人,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班级的舞台上得到锻炼,激励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
  
  四、活动形式要讲究多样性。班级的主题班会,要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要力戒枯燥无味的空洞说教和单一不变的程式,要把健康向上的内容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现出来,使主题班会常开常新,多姿多彩。如故事会、小品表演、心理游戏、辩论赛等等。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潜在智能。要借助学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展现有声有图有字的各种材料和录像。要拓宽思路,丰富内容,不能仅限于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工作,而应开阔视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进步。可以让学生的活动范围扩展到校外及社会各界,使班级活动由封闭式转为开放式,从而将校内、校外、社会、家庭的力量统一起来,发挥最大合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