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动机迁移的妙用

作者:吕淑娥




  转变后进生是一件很艰苦的事,但教育毕竟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如用动机迁移来转变后进生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晓李是班里的“皮大王”,缺乏自制能力,调皮成性,学习不用功,为此许多班主任老师都对他很头疼。一次新来的班主任田老师在上课,讲着讲着,突然教室里传出金铃子的叫声,通过观察田老师发现是晓李的书桌里传出来的。田老师开始有些气愤,不过马上又沉着下来,她笑着对晓李说:“你特别喜欢这个金铃子,是不是?”晓李点点头,田老师接着说:“这样吧,现在是上课时间,金铃子先放在我这里,放学以后你来拿。”晓李点点头。放学后,晓李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找田老师。田老师对晓李说:“你说说看,金铃子长什么模样?叫的声音又是怎样的?你说对了,我就把它还给你。”
  “金铃子我一天要看好几回,这还说不上?”晓李满有把握地想,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田老师一边听一边点头,好像饶有兴趣。等晓李说完,田老师热情地把装着金铃子的小盒子还给他,说:“你讲得连我也喜欢起金铃子来了,现在我把它还你,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晓李眨巴着眼睛听着田老师讲下去。“今天你回去,就把你刚才说的写出来,我给你起个题目叫‘可爱的金铃子’,我再把你写的念给全班同学听,让他们也喜欢金铃子,好不好?”
  晓李虽然有些犹豫,但在田老师的鼓励下,还是接受了任务。
  晚上回到家里,晓李眼望着金铃子,一会想想,一会写写,一会又去问姐姐那个触须的“须”字应该怎么写。后来田老师对他的作文又提出了修改意见,晓李做了认真的修改。就这样,一篇题为“可爱的金铃子”的作文写成了。
  田老师在班上有感情地朗读着:“金铃铃,金铃铃。那是谁在弹琴和歌唱?哦,原来是我那几个金铃子……”晓李认真地听着,简直不敢相信老师读的正是自己写的作文。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自己身上增长。这是在他的学生生活中从来没有的事。
  从训练写作文开始,在田老师的帮助下,晓李思想、学习进步很快,不久加入了少年队。
  以上这个实例,用心理学解释,正是田老师运用了动机迁移规律的结果。田老师抓住了晓李对金铃子喜爱、好奇的原有动机,尔后让他口头描述金铃子,又让他写“可爱的金铃子”。这一系列的与学习相关的活动,激发了晓李的求知欲,使他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
  那么,什么是动机迁移呢?
  动机是人们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兴趣、愿望往往是动机的表现形式。所谓动机迁移就是已形成的某种活动动机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
  上面田老师转变晓李的过程就是一个动机迁移的成功范例。俗话说,东方不亮,西方亮。晓李不爱学习,田老师并没有急着抓他的学习,而利用他喜欢金铃子引导他学习,最后成功。用动机迁移的办法来转变后进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条规律不仅从理论上讲得通,而且在教育实践中,一些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譬如有的教师利用学生喜欢美术、愿意画画的特点,因势利导,先让他们布置教室、画专栏、写板报,当取得成绩,再及时表扬和鼓励,将他们引向学习。再如有的教师则抓住班级中一些“嘎皮子”虽然纪律差,学习不努力,但是很热爱体育的特点,有意识地让他们参加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体育运动队,一旦有了成绩就表扬和鼓励,因此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促其转变。又比如魏书生班上的学生王东晨,接班时语文仅24分,毕业升学考试时平均分数竟有72.4分,顺利考入高中,魏书生正是利用了这个学生热爱劳动、喜欢养花的特长,让他养花、观花、作文,突破一点,树立信心,使其生活、思维、兴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后取得了进步。
  后进生的转变工作,从根本上讲就是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动机和学习动机,使他们内心产生接受教育、刻苦学习的动力,而教师利用动机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学生将原有的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比单纯地进行动机培养要容易得多,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教师转变后进生应多运用动机迁移规律。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正确运用动机迁移规律来转变后进生呢?
  
  一、慧眼识金,善于发现和分析学生的原有动机
  
  发现学生的原有动机就是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一个学生的心理就是一个大千世界,后进生也有着自己的志趣、爱好和特长,教师要慧眼识金,善于发现他们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有的教师把后进生看成铁板一块、一无是处,其实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就学生课堂上看读物为例,从消极一面看,是学生不守纪律,但从积极一面看,也说明学生喜欢读书。所以教师不仅要看到消极的一面,也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晓李把金铃子带到课堂上,田老师不正是透过晓李缺乏纪律观念的消极一面,看到他喜欢昆虫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引导的积极一面吗?假如田老师看不到可以引导利用的积极一面,简单加以否定,那么晓李的兴趣就可能会被扼杀,也许就没有后来的转变。
  
  二、精心运筹,寻找“共同因素”
  
  根据迁移依赖于两种活动有无共同因素这一基本原理,要使学生实现迁移,教师就要找到兴趣与教育活动的“共同因素”,也就是说,把握学生爱好中有利教育活动的因素。田老师为什么让晓李观察金铃子、写金铃子,而不去写别的呢,正因为晓李玩金铃子和写金铃子有着共同因素,即对金铃子的好奇和喜爱。这就是抓住了有利教育的积极因素,所以获得了成功。
  
  三、持之以恒,强化“共同因素”
  
  找到了“共同因素”,只能说为动机迁移准备了条件,强化“共同因素”就是创造条件促进动机的迁移。田老师转变晓李,不仅让晓李用口头语言描述金铃子,还让他写作文,尔后又在班上朗读他的作文,这就激发和强化了晓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原有动机中的消极因素就“淡化”了,并逐渐被积极因素克服,积极因素得到了发扬。所以,教师做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要持之以恒,要耐心,反复抓,抓反复。
  
  四、导向教育活动
  
  强化学生原有的动机中的有利因素,目的在于最后导向教育活动,所以当学生的有利因素得到强化以后,教师要适时地将学生的有利因素和教育活动联系起来,使学生原有的动机彻底迁移到新动机上来。例如田老师没有将晓李写好金铃子作为终结,而是引导他学好各科知识,又引导他加入少先队组织,使晓李对学习产生了兴趣,组织观念增强了,思想进步了。最后晓李终于加入了少先队组织。这正是将晓李原有的对金铃子的喜爱、好奇的动机,完全迁移到学习上来了。由此看来,抓准学生的心理,妙用动机迁移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成功的转化后进生。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