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班级内部学生冲突的处理与防范

作者:冉亚辉




  班级是由青少年组成的缩微的社会,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心理、文化、价值取向的差异,以及内部难以避免的竞争和班级相对有限的资源,班级内部学生冲突存在着客观必然性。在现实的班级教育教学中,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操场上,甚至是集体野外游玩中,都可能爆发学生之间的冲突。理性处理和防范班级内部学生冲突,是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对班级内部学生冲突的理性认识
  
  班级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的社会、文化、心理有机体。在班级内部,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心理、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和矛盾,班级内部的竞争和有限资源的矛盾,教育自身的规范要求和学生个性张扬的矛盾等,反映到学生个体心理层面,形成隐性的冲突心理,而隐性的冲突心理在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非理性的爆发,就形成了学生冲突。班级内部学生冲突有其发生的客观必然性,在表现的外在性质上有以下特征:非理性、冲动、个体的紧张、正常沟通失败等;在具体表现形式上为恶性竞争、指责、吵骂、打架、对峙、粗暴拒绝、诽谤等。学生冲突是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心理层面矛盾的外在表现。
  作为一个有机的缩微社会的班级,一定量的内部冲突是必然的,既是学生张扬个性、宣泄情感的一种体现,也是班级由动态的不平衡向平衡发展转化的过程。班级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容易引起成员个体的精神紧张,形成抑郁心理,长期的压抑可能导致个体的焦虑,长期的焦虑则可能导致个体精神疾病。通过冲突的爆发降低个体之间的精神紧张,抑郁心理得到一定的发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班级内部的稳定。完全没有冲突,也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失去必要的批判和创新精神,成为秩序的僵化奴隶。一定的冲突的存在,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间的心理交流和培养学生的现代民主意识,降低学生的压抑和焦虑,使班级内部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但过多的冲突,可能导致班级陷入内耗而走向崩溃。
  
  二、对班级内部学生冲突的原因分析
  
  个体的差异的客观存在并不具有爆发冲突的必然性,班级学生冲突虽然有着复杂的外在表现,但必然有着其内部深层的原因。青少年学生自身是一个原因,社会是一个原因,教育则是另外的原因。
  在心理层面,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个体自身的自我控制感差,心理成熟度不够,在面对矛盾冲突时不能进行自我疏导和有效沟通,在情绪激动时难以自我控制,在成功与失败之间难以做到心态平稳,游走于自卑和自傲的两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疏导,必然导致个体的非理性爆发或者自我压抑,前者酿成冲突,后者成为未来更严重的冲突的根源。
  在道德层面,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尚未完整建构,导致对善恶的评价标准易于简单化,也即其自身的道德价值观尚未得到澄清,面对同样的事可能忽喜忽悲,道德标准极不稳定,喜欢在童话和卡通中寻找自己的影子,在现实中则往往迷失自我。这导致青少年的完美主义倾向和自我中心主义,而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往往引起自我否定和对他人的敌视。在皮亚杰——柯尔伯格的理论中,个体道德发展主要分四个阶段,第一是自我中心阶段,第二是规则遵从阶段,第三是自律阶段,第四是制度影响阶段。而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绝大部分学生个体都处于一、二阶段,这既是个体自我建构道德价值观的客观必经过程,同时客观上导致个体冲突的必然发生。
  在社会层面,社会是复杂的有机体,社会多元的价值观和社会层面中的狂热的逐利行为和无原则的争斗,腐蚀着学生的道德价值观,而社会强加于学生身上的负面影响,是对学校教育的巨大冲击。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则可能将社会中的文化冲突、阶层冲突、价值取向冲突带入班级内部。特别是学生家庭地位不平等,常常投射到学生班级生活中,使学生的交友、娱乐等带上社会层级的烙印,这就极容易导致学生的冲突。班级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复杂社会的一面镜子,班级冲突也是社会冲突的一个影子。
  在教育层面,教育自身有着必然的规范性,而学生个体则有着自由主义的天然倾向,个性的张扬冲动必然受到教育的抑制,而教育自身的规范和班内学生间的必然竞争,则容易引起学生的紧张。个体在教育中的被规范和个体对规范的离心力、成员之间的相互竞争中的矛盾,都是造成个体冲突的深层原因。
  
  三、学生频繁冲突对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负面影响
  
  一定的冲突对班级建设有积极作用,但过于频繁的内部冲突对班级建设有极大的破坏力,可能危及班集体的整体形象,进而折射到班集体的整体品质。班集体荣誉的丧失可能影响成员对集体的忠诚度,造成学生个体对班集体的冷漠和自身的无助感。班集体品质的下降将危及到班级每个成员的心理,可能导致失去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的最佳教育机会,这也是个体教育失败的一个前兆。
  频繁的班级成员冲突必然导致班级内部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个体的离心力的增强,助长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频繁的学生冲突也是班主任权威下降的潜在信号。如果在班级内部学生看不到必要的正义和秩序,得不到班级的温暖,加上常常面临的是内部的欺压和强权,这必然给学生投下严重的心理阴影。
  班级既是教学的集合体,同时也是学生个体自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教育功能,类似于江河的自净功能,是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价值观塑造的外部环境。如果班级教育功能缺失,可能让学生从小失去极为重要的神圣感和对规范的尊重。
  过多的冲突还可能导致对个体心理的伤害,对个体道德教育产生强大的负面作用,甚至可能影响学生个体目标的取向。马加爵就是在一次次的与同学的冲突中结下仇恨,进而发生非理性的爆发。个体之间的频繁冲突必然导致恶劣的内部环境,个体之间的紧张关系将使任何关于道德的说教失去说服力。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总是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如果一个班级常常发生内部冲突,学生可能停留在基本的安全需要,难以提高到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
  
  四、对班级内部学生冲突的处理原则
  
  面对班级内部学生冲突,班主任要具备良好的处理技巧。要保证班集体的稳定和谐,对学生冲突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原则:
  公正:这是处理冲突的首要原则。班级内部冲突有其特定原因,班主任必须核查清楚,公正处理。正如司法中公正是首要原则一样,在冲突的处理上,学生需要的是正义的裁决。正义的品质需要正义的环境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伤害莫过于教师的不公平待遇。
  冷静:学生的冲突是班级管理中的事故,可能令班主任恼怒,但班主任在处理上必须保持冷静、理智。不可偏听偏信,贸然下结论,否则会错上加错。不冷静的处理,是学生的错误再加上教师的错误,这既无助于事情的解决,更暴露出班主任自己的无能,自我降低威信,影响班集体的未来建构。
  平衡:学生的冲突只是内部矛盾,在处理中不可扩大矛盾。处理的目标是保持未来班级的和谐,在处理中要注重平衡。理解学生的多层次的利益,充当学生利益冲突的权威的裁决者,以平衡的姿态应对、化解学生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
  迂回:在学生的矛盾冲突中,必要时班主任要运用迂回策略,不正面伤害学生自尊,而是借助班级民意和私下谈话,随着时间的流逝消除学生之间的尖锐矛盾。这种处理有两个优势:一是保持稳定,不至于使事态严重化;二是培养当事人的自我审视能力,使其学会自我纠正。班主任事无巨细的处理,既耗费大量精力,效果也不一定好,适当的迂回处理,给了学生一个自我管理和独立的机会。
  承受力:在冲突的处理上,必须考虑学生的承受力。每个人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正如西方的谚语:上帝也会犯错误。对学生的冲突要有一定的处理底线,不能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适度的压力有利于个体自我调整,但过重的压力反而可能导致个体的逆反心理甚至于崩溃。特别是面对心理承受力不强的青少年,必须慎之又慎,不可用成人眼光审视学生行为,适当的宽容是保证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