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新生教育的途径

作者:高秀林




  就要开始一个新的学年,新生入校,新班主任就要上任,面对新的班级怎么组织教育,成了每一位新班主任的课题。
  
  —、新生的特征分析
  
  不论是小学入学,还是中学入学,几十个出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的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新群体,按照学生品德认识水平,学生可以划分成六种类型:
  品德良好型。这样的学生由于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已经从他律阶段发展到用道德的处世原则自律的阶段。懂得交往中顾及他人,适当约束自己的个人需要,追求在交往中获得他人的尊重信赖。
  老实听话型。负责的家庭教育使孩子完成了顺从权威的他律阶段,臣服于一切权威,包括父母、老师,只要对方比自己有力量,就听从其命令,不思考命令的对错。
  投机讨好型。聪明伶俐,表现热情;会察言观色,希望从讨好教师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私利。由于他们热情,聪明,学习成绩良好,往往被看成“好”学生。
  如果班上的都是以上三种学生,那真是班主任的幸福啊!可这是不现实的,除此之外,我们还会碰到以下类型:
  自由散漫型。出自于宠爱型家庭或缺失型家庭,过于放纵,缺乏约束,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毫无顾忌,随随便便。
  混横无礼型。反复无常的暴力型家庭教育,使孩子在交往中脾气粗暴,只会用暴力解决矛盾。
  挑战抗拒型。长期遭受不合理的惩罚,形成对权威的心理仇恨,随着自主能力的增强,有了抗拒权威的能力,用挑战权威来发泄自己内心的仇视,用挑战成功满足自己的尊严需要。
  新生组成班级要经历三个阶段:观察期、尝试期和冲突较量期。
  开学初期,面对一个陌生的群体,学生都会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行观察,所以开学初期的班级表面上都比较稳定。入学新生在这个新的群体中,观察、尝试后就进入冲突较量阶段,自由散漫型学生和挑战抗拒型学生不断发难。从理论上讲,此时好学生应该挺身而出进行反击,压制住影响集体学习生活的行为。实际上,我们的好学生大多胆小怕事。少数初步形成道德原则的学生,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格,难以与他们抗衡。如果任其发展,散漫学生和霸道学生会成为胜利者,主导班级舆论,抵消教师的教育。一旦形成这种风气,就是极端负责、严格的教师,也难以管好班级。
  
  二、新生的教育策略
  
  依据以上分析,新生的教育应该做以下工作:
  
  (一)在学生还不能决断自己行为的观察期,及时明确集体生活的道德原则。(开学第一天完成)
  开学第一天教师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明确集体生活的道德原则,坦诚申明自己的教育态度。
  说服教育就是教师通过语言讲明道理。在心理学中这叫道德认识。说服教育要选择恰当时机、还要选择有利的环境条件。学生进入新集体的第一天,是老师讲的道理最能被接受的时机。说服教育最好的环境是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教师信任,愿意接受教导的时候。开学最初的几天,新学生对新教师还不了解,希望能够遇到好老师,会很认真地听。即使有个别学生已经产生对教育的逆反心理,但也希望遇到一个与以前不同的、能够理解尊重自己的老师,所以,也会认真地听。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通俗地阐明:
  1.集体学习生活的原则是道德。
  学校的学习生活是集体生活,一个班有几十个同学,为了同学能够正常地学习,就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要定规矩,就是纪律。为了不影响大家学习,管住自己行为的,就是有道德。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是缺德。
  教师可以用常见的问题行为说明上课随便说话、下课打斗的实质,说明不道德不仅破坏多数同学的学习环境,也破坏自己的学习环境。
  教师同时肯定大多数同学是愿意遵守纪律的,愿意好好学习的,不同意更不喜欢破坏纪律的行为。每一个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遵守纪律。所以,道德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长的需要。强调“大家”“大多数同学”“大多数家长”对破坏纪律的反对态度,就是制造道德舆论,引导学生感受舆论压力。
  2.坦诚申明自己的教育态度。
  (1)不以一时成绩看学生,不以分数划分好坏。
  (2)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写无效的作业,花最少时间取得良好效果。
  (3)提倡不会就问,一定耐心解答。
  (4)尽可能地多和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不做“管教”。
  (5)接触家长,增强对学生的了解,不告状。
  这些将对各种类型的学生产生积极作用:
  ——对品德良好的学生是肯定,支持,鼓舞,使他们今后敢于向教师表明自己的态度。
  ——对老实听话的学生是提高,将他们惧怕惩罚而遵守纪律升华到为了他人利益而自觉遵守纪律,由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变。
  这两部分学生将来会成为班级的骨干力量,正直善良热情的班干部将从这部分学生中产生。他们成为这个集体的中心,道德的舆论主流就会形成。
  ——对自由散漫的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为今后的教育转变创造客观环境。
  ——对混横无理的学生是启迪,因为生活经历没教会他们怎样处理相互之间的矛盾,也为今后对他们进行教育创造客观环境。
  ——对挑战抗拒的学生,有可能消除部分逆反心理。他们厌恶的是不讲道理、蛮横粗暴的压服,而通情达理的教师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教师的说服和申明对他们的挑战行为也是一种警告:这些行为将不仅仅针对教师,更会激怒多数同学,使自己陷于孤立。
  
  (二)在初步尝试期,强化集体生活原则,组织积极力量。(期中考试前完成)
  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任务是在继续宣传集体生活原则的同时熟悉学生,组织积累亲集体友伴群的力量。教育方法是批评和表扬。
  在评价班级出现的问题行为中,继续宣传集体生活原则。利用课前讲话、周会、班会,利用学校所组织的活动总结分析评价出现的问题。在学生还不熟悉集体生活原则的时候,教师多讲解,多分析。学生初步懂得以后,就用讨论的方法和学生共同分析评价。只有学生参与了,才能形成师生的共同舆论,才能对不良行为产生压力。
  批评是用道理分析对与错,是讲道理。批评不是训斥,不是挖苦,不是刺伤学生心灵。
  让学生总能感受到教师的批评是大家的意见,不是教师个人的意见;是维护大家的学习利益,不是维护教师自己的权威。
  批评要有准备,要估计效果。包括:讲的道理要有针对性,讲的事例要能说明道理的正确性。语言尽量生动明白,适合学生的年龄段。批评要有学生支持,每一次讨论、批评,教师要估计自己的支持率,如果得不到学生支持,要提前做好学生工作。
  与批评交错进行的是表扬。表扬是明确表态支持,不是支持某种行为,而要上升到做人原则,对集体生活的道德原则进行强化。
  表扬不要把被表扬学生孤立,尤其是班级组织初期,尽可能多地表扬学生,造成多数学生都是这样的热烈气氛,对学生进行情景感染。
  表扬应该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不能仅停留在遵守纪律上,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道德行为,如真诚,热情,诚实,守信,礼貌,忠诚,感恩,孝敬,勤奋,节俭,刻苦等等。因为这些行为的心理基础都是顾及他人。没有这些全方位的强化,单纯要求遵纪守法、刻苦学习是不可能的。
  表扬、批评、讨论是教师了解学生处世态度的过程,是品德倾向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互相了解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教师做人原则的过程,更是孕育品德良好的学生骨干、道德的班级主导舆论初步形成的过程。
  
  (三)在冲突较量期,师生共同帮助教育问题学生。(第一学期末完成)
  尝试阶段完成,教师和品德良好学生在班级的权威地位得到巩固,老实听话学生道德认识得到提高,完成了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心中有了处世待人的道德依据,这两部分学生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的支持主力,在较量阶段有了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变的道德舆论和学生基础,就产生了对个体学生最大的影响力。
  此阶段的教育思路是依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从道德认识切入、从指导行为切入,或从道德情感切入的品德教育三种模式。
  不论是从认识切入的说服教育,还是从道德行为切入的行为指导,学生都能在教师指导下参与。师生共同进行教育,是教师孤军奋战无法比拟的。尤其是从道德情感切入,班级的道德主导舆论能够对道德行为反映出肯定欢迎的态度,对不道德行为持拒绝反对的态度,将会促使每一个学生向良好方向发展。
  师生统一的舆论力量胜过一切惩罚教育,而且是在师生关系亲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愉快环境下完成教育转变的。
  对散漫学生的教育原则是在进行品德教育的同时师生共同约束他们的散漫行为。
  对简单粗暴学生的教育是让他们感受班集体同学的热情帮助,指导他们关心别人,用说理的方式、结交朋友的方式处理矛盾问题。
  对逆反抗拒学生的教育思路是,用教师真诚的道德的处世待人态度,用积极向上的道德健康的生活环境溶化(注意,是溶化)他们的抗拒心理,对规章制度的抗拒心理,扳倒畸形的心理支柱,重建他们的价值观念,回归正常人的尊严和学习生活。
  投机讨好的学生在这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也能进步转变。
  班级有了道德风尚的主流风气,有了热情正直善良的学生骨干,有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才算区别“班级”的真正“班集体”。从此这个班集体进入稳定发展期。
  
  (四)班主任依靠班集体的影响力量,在稳定发展期抵制社会方方面面的不良影响,帮助学生完成全方位的品德心理建构。
  较量期的完成并不意味从此班级太平无事,学生毕竟还在成长发展,还未形成稳定的人格,缺点错误在所难免。社会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各种流行思潮总在冲击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屏蔽作用不断经受考验。观察期、尝试期、较量期能够成功完成,只不过是学校教育有了主动性,有了教育成功的条件。
  如果学生能够始终能够生活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经历十二年的漫长学习生活,就能成为积极向上、心理健康、有知识、有道德的青少年。家庭影响的种种缺陷就能得到弥补,教育将产生最大的影响力。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