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我的教师生活

作者:段惠民




  2005年12月17日,作为全国十佳班主任,我在北京受到隆重表彰,鲜花、掌声伴着激动与自豪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之中。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面对如此盛大的场面,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恩师的教诲和鼓励、同事的理解与帮扶、多年的不懈追求与辛勤付出……桩桩件件刻骨铭心的往事又浮现在脑海……
  
  学习中当好老师
  
  没有进入课堂以前,我以为自己师范专科学校物理专业毕业,教好初中物理,还不是易如反掌。可谁知,第一次登上讲台,望着下面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平时的自信和潇洒顿时了无踪影,花费几天功夫准备好的课,在短短的十多分钟便讲完了,剩下那么多时间不知如何处理,我的大脑一片空白……
  怎么办?我不由想起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你要当好一个先生吗?那你首先要当好一个学生。”尽管家庭经济比较紧张,我还是自费订阅了《物理教学》、《中学物理》等多种杂志,邮购了《各国物理教学改革剖析》、《课堂教学艺术探幽》等几百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在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三更灯火五更鸡”、“半床明月半床书”,夜以继日地看,如饥似渴地读,孔夫子、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亚米契斯、魏书生、钱梦龙……同时,我虚心向周围的老师们学习,尽量多听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课,听!政治、历史、地理、英语学科的课,也听!中学的课,听!小学的课,还听!我还拜八九里外汤阴县一中的宿蒙吾老师为师,繁忙工作中,见缝插针去取教学之“经”。两年时间里,我共听了宿老师67节课,与他研讨数十次。他人的经验极大地丰富了我的教学,使我的教学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有一天,讲授《功的原理》,正好学校领导和老师听我的课。按照教学设计,我信心十足地一边演示实验:用刻度尺测量由动滑轮提起重物时重物升高的距离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并根据实验结果在黑板上板书S=2h;一边按课本上“动力——手的拉力F(由计算得出)”的建议,引导学生从简单机械的知识得出F=(1/2)G。学生们认真地听着,仔细地观察着,热烈地讨论着,不时,还有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突然,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王晓明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说:“老师,我想提一个问题。”“好!请讲!”“老师,咱们能不能直接用实验得出来F=(1/2)G?!”学生在这个时候提出这个教材中明确说明不要如此做的问题,是我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而那时的我,竟然意识不到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教育教学契机,不急于考虑如何应对、继续教学,却暗忖:“我正讲得顺利,你插这么一杠子,不是成心捣乱吗……”心里越犯嘀咕,神情越紧张,众目睽睽之下,我觉得自己浑身发热,汗水直冒。我用手抹了一把额头,急忙搪塞道:“你提的问题很好!请坐!让我考虑考虑。”我想趁机思考一下对策。没想到,其他学生也乱糟糟地喊:“老师,做实验吧!”“事实胜于雄辩!”……甭说,这一喊还真提醒了我,“对,事实胜于雄辩,下面咱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真做实验,我“傻”了,根本得不出预期的结论!怪不得课本上建议从计算得出呢?!瞬间尴尬之后,急中生“智”,我说:“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大家听得很认真,尤其王晓明同学勤于思考、勇于阐述自己想法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刚才没有得出预期的结论,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老师暂时找不出,课下,我想,我会给同学们一个圆满的答案,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道解决这个问题吗?”“愿意!”“好!让我们翻开书,继续……”
  在学生们的热情参与下,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教学、检验……终于弄清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顺利地寻找到了合理的教学方法:打破教材原有的章节顺序,先由滑轮组提升重物的实验出发,根据实验事实讲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很自然地引入机械效率的概念,而后指出“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利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如果忽略了动滑轮受到的重力及运动时的摩擦等次要因素,就会水到渠成地得出:“利用滑轮组时,人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滑轮组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最后推而广之于杠杆、斜面,总结出“功的原理”。
  事实证明,我这样处理教材,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和物理教学特点,学生易于接受,既学得轻松、活泼,又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998年4月,我从报纸上看到,1998年5月2日上午10时,长江三峡工程“临时船闸正式通航”,届时,中央电视台将进行实况直播,脑海中立即产生一个念头,假如能把船过临时船闸的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应用于教学,该多好!不仅可以让学生“真切”地看到连通器的具体应用——真实的船闸,更能让学生展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热爱我们的祖国。说干就干,可是,真的去做,困难来了。那时候,我们学校还没有摄(录)像机。怎么办?不能被困难吓倒!于是,我自费买了录像带,骑自行车去兰考县电教馆请求援助,出示了学校开的介绍信、说明本人的想法和来意之后,素不相识的电教馆技术员赵老师,非常爽朗地答应了我的请求。中间还多次说:“作为一位普通教师,你这样无私地为学生着想,急工作之所急,真不多见。我们帮这点小忙,算不了什么!”
  后来,每当学习这部分知识,懂事的学生在听了我放录像之前的介绍、欣赏了祖国三峡绝美的风光与三峡工程的宏伟浩大和三峡建设者们的丰功伟绩、亲眼目睹了船闸工作的全过程、理解了连通器的原理和具体应用之后,都会非常感激地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电教馆技术员以及我这个老师的深深谢意!每当此时,我便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奉献的欢乐、育人的甘甜。
  
  实践中锻造成长
  
  接任三年级(2)班班主任一段时间后,每当我看到学生在星级宾馆般宽敞明亮、设备俱全的教室却缺乏学习热情、不思进取时,便感慨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作为班主任,我该如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呢?
  2004年3月19日的《人民日报》有篇报道《一个老师的学校》,介绍湖南省浏阳市山田乡永乐小学戴梓祥老师,扎根山区二十五年教书育人的事迹。看到这则消息,我眼前一亮,计上心来。班会上,通过读报、投影等方式,我全方位、多层面地将这篇文章提到的人物、环境等进行解说,“展示”给学生,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10多本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让学生“看”,“说”星期六就到邮局给戴老师寄去……不料两三天后,几位班干部抬着一只鼓鼓囊囊的蛇皮袋,送到我的办公室,说里面装的是全班同学为戴老师的学生捐的223册书,还调皮地、像大人似地说“捐的书和钱不多,略表心意……”时机成熟了!我表扬、夸奖同学们有爱心、乐于助人,并“建议”是不是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写封信,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全班同学一致赞同。“由谁执笔呢?”“我们都写!”“行!看谁写得最好!”当全体学生将信交到我手上时,我又和语文老师一起,选出写得比较好的几封信,再次“建议”并指导学生将几封信的内容整合成一封信,补充、完善、抄写工整……以全班同学的名义,与所捐的书籍、钱一起寄出……
  后来,批阅学生的周记,不出我“预料”:有的学生说“想想以前,自己不知道珍惜时间、不努力学习,成绩一团糟,我实在惭愧!真的没有‘脸面’劝别人……”有的学生写道“与山区的学生相比,我们太幸运了!我们有知识渊博的各科老师,有窗明几净、多媒体齐备的现代化教室,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学习!”有的学生则表示“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为改变山区的小弟弟、小妹妹们的学习条件贡献自己的才智!”……
  

[2]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