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向学生借书

作者:蔡素琴




  一日,在课堂上无意中谈到广告效应,说人们去买商品时总买自己了解的或听说过的产品。其实读书也一样,到图书馆中借书,在一大堆书中总挑选自己听说过的或者见过的书。说过之后也没往心上去,没想到在这一周的学生作文中,有一个学生向我推荐书了。他说他很喜欢郭敬明的小说,尤其是他的《幻城》,那哀愁的笔调、真挚的感情、凄美的意境,都让他如痴如醉。最后,他希望我能选择他所介绍的书来看。
  这是第一次有学生向我推荐书,而且可以看出他是很希望我能跟他一样去看看这些书的。我想,看看学生喜欢的书也好,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学生有共同的话题。于是第二天,碰到他,我说:“你是第一个向我推荐书的学生。”他得意且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既然你很喜欢这些书并向我推荐了,那你好人做到底,把这些书借给我吧。”他有些惊讶地瞪着我。“怎么了?不行?”他笑笑说:“不是。有的书我也是跟别人借的。那《幻城》我借给别人了,过几天等他还给我了就借给你。”“好。”我说。
  出教室的时候,看到一位学生正在埋头苦读,我好奇地看了看,是《梦里花落知多少》,就说了句:“你看完了,借给我看好吗?”他抬起头,看到是老师,怔了一下,马上合上书递给我说:“我已经看完了。”“真的?”我有些怀疑。他肯定地点点头。我接过书,说了声“谢谢,看完了我就还给你”就走了。
  过了一天,看完书之后,拿到教室里还给学生。他有些惊讶地问:“这么快就看完了?”“是呀。”我说。“好看吗?”“还可以。挺哀怨的,情节一般,不过你们肯定非常喜欢看,人物的说话方式和你们差不多。”“结局怎么样?”他有些着急地问。“你不是看完了吗?”他傻傻地笑着。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学生其实很纯真的,只要教师肯放下架子亲近他们,他们是非常高兴的,他们愿意为老师做一些事并以此为荣。“你自己看吧,别人告诉你就没意思了。”“嗯。”他点着头说。
  我再找到向我推荐书的学生,跟他说《梦里花落知多少》我已经看过了,还不错。他很高兴,并且和我讨论起这本书来了。虽然有些稚嫩,但还是很有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对现在青年人的生活观念有非常独特的见解。中学生还是非常喜欢看喜剧的,但是他却欣赏文中的悲剧情节,还强调说如果这本书是以男女主人公的幸福生活来结尾的话,他是不会喜欢这本书的。现在才明白,他的作文为什么每每充满悲伤的气氛。这时他在我面前跟平时拘谨的他判若两人,滔滔不绝,侃侃而谈。他最后说:“老师,我以后还会向你再推荐书的。”“好啊。有好书大家分享,‘奇文欣共赏’嘛。我有好书也会向你们推荐的。”
  以后,他经常跟我谈论有关郭敬明的作品和他近来的情况。随着了解的深入,原来他写作上的悲伤成分,一部分是由于他自己的性格和环境造成的,但很大一部分来自郭敬明对他的影响。看来是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呀。总算让人放心了许多。
  就这样,我陆续从学生手中借阅了他们正在传看的《幻城》《1995-2005夏至未至》《病毒集中营》《狼的诱惑》《一杯热咖啡的等待》《我的东方》等书。这些书我原来也可通过其它途径借得,但是向学生借书则意义非凡,一是自然而然地起到了身教的作用,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二是可以与学生有更多的共同话题,进一步了解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向学生借书,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那亲密的师生关系,套用学生的话——“爽”。
  


  • 整理者:绝情谷  2009年3月TOP